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炎夏日正式到来。夏至之后一段时间内气温持续升高,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天气的炎热,与之对应的确是“天之阳气”的充沛,阳气充沛正是“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
这里所说的“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常用的方法有穴位贴敷(因在三伏天贴敷,也被称为“三伏贴”)、艾灸等。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96年开展“冬病夏治”,至今已28年。随着夏至的到来,今年的“冬病夏治”也要开始啦!今天来着重介绍一下三伏贴和节气灸。
穴位贴敷
“三伏贴”是在 “三伏天” 的特定时间,通过将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从而对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进行调节,以达到防病、治病、养生的一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研究表明,“三伏贴”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平衡人体阴阳、调整脏腑经络功能的作用。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夏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开始进行敷贴治疗。在三伏天期间,其他时间也可以敷贴。今年,温岭市一院针灸科继续应用中医科学院吴中朝教授冬病夏治方贴敷与精准敷。
部分适应症、贴敷剂
1、止咳平喘贴: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 嗽、反 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的多种肺系疾病;
2、强筋壮骨贴:筋骨疼痛与风湿骨病:关节痛、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3、健运脾胃贴: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泻;4、小儿生长贴:小儿厌食症、遗尿及脾肾不足性生长缓慢等;
5、暖宫化瘀贴:妇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6、温经壮阳贴:男女调理、体质虚弱,肾虚不足,虚寒性疾病四肢不温,畏寒怕冷、虚寒头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7、清肝降压贴:高血压、头目昏眩类病症及肝火偏旺,脾气急躁,易怒发火,胸胁胀痛等;8、消癥散结:各种结节性疾病。
9、减肥降脂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脂肪肝、肥胖病等。
适用人群、适用症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寒证、阳虚正气不足之人,特别是冬季发作、遇寒遇冷发作或加重者,主要适应症: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
2.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疼痛、漆疱;
3.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腹泻、脾胃寒、消化不良等;
4.妇女痛经、产后头痛、产后关节痛、坐月伤风、部分妇科炎症等;
5.小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
贴敷后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药后皮肤有灼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贴药时间成人1-4小时,小儿0.5-4小时;每次贴药时间宜较前次酌情减少。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时,应立即取下药,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前贴:2024年6月21日-2024年7月14日
头伏:2024年7月15日-2024年7月24日
中伏: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03日
中伏加强:2024年8月04日-2024年8月13日
末伏:2024年8月14日-2024年8月23日
伏后加强:8月24日-9月2日
节气灸
传统中医学认为,夏至前后气温上升,天气比较闷热潮湿,人体也更容易出汗,这样容易导致阳气外泄。此时可以艾叶熏灸穴位,温经通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那么夏至节气灸具体有什么好处呢?主要有以下作用:
1.“扶正祛邪”。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患者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而进入夏至后阳气旺盛,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更好的透邪外出。
2.“培补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从而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3.“助阳散寒”。冬季阳虚和颈肩腰腿痛发病率也不容小觑。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冬季寒气盛时,寒邪产生的疾病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的驱散体内寒邪。
夏至节气灸的适应症有哪些?
1、痛症: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女性痛经、产后多关节痛等疗效明显。
2、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经常感冒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艾灸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等功效。
4、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冬季四肢冰凉等体质虚寒者,可以起到改善体质效果。
5、儿童保健:小儿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泄泻、厌食、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总之一句话,夏至节气艾灸,可以治疗一切阳虚有寒之症。
常见的夏至节气灸有哪些?
督脉火龙灸:督脉火龙灸施术于背部督脉区域,可以覆盖上中下三焦,贯通阳脉之海,促进体内阳气的流通,不仅可以峻补元阳,而且因为贯通了三焦,阳气可以在体内循环往复,而不至于阳气郁积,虚火上炎。督脉火龙灸不仅对很多寒湿痹证、肾阳虚衰等症效果颇佳,未病之时,还可以鼓舞正气,强壮身体,具有很强的强壮保健作用,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临床应用颇广。
冲任暖宫灸:对于妇科或消化、生殖系统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进行冲任暖宫灸,在腹部冲脉、任脉区域施灸,以直达病所,或与督脉火龙灸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脐灸:脐灸是在肚脐处进行艾灸治疗,仅选择神阙(肚脐)施灸,效专力宏、可以培补元阳、调理中下焦,对小便功能障碍、妇科、男科、消化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作用,又可扶助一身之正气,强壮身体,益寿延年。
补肾八髎灸:补肾八髎灸是在腰骶部施灸,临近盆腔脏器,尤其是胞宫,药力及艾灸之火热之力可直达病所,对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男性功能障碍、腰痛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