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林宪法主任团队在高气温的芒种时节成功为一名大夏天还穿棉裤的肢体冷感症患者实施腰交感神经射频术,术后患者的腿脚即刻就感觉不冷了。
朱女士,57岁,半年来一直觉得右侧腿脚发冷,白天晚上和一年四季都如此,即使在大夏天,穿上棉裤,仍然觉得下肢冰凉冰凉的,就像被放在冰箱里冻过一样,有时还伴腿脚麻木。朱女士说大小医院看了几个,CT、B超和磁共振都做了,没有发现明显异常,认为自己得了“怪病”,且听说疼痛科对“怪病”有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便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林宪法主任根据朱女士的症状和检查资料,明确诊断为“肢体冷感症”,建议采用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来治疗。
林宪法治疗中
腰交感神经射频是如何做的?
治疗过程中,林宪法主任及其团队采用CT引导辅助穿刺技术,首先使用静脉造影剂显示输尿管位置及腰交感神经链和输尿管的毗邻关系、确定背部穿刺点及最佳穿刺路径,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精确穿刺到腰交感神经链附近,插入射频针进行射频治疗3分钟,治疗后马上询问患者下肢冷暖情况,患者说原来冰冷的下肢有了久违的暖流,然后将穿刺针和射频针一起拔出,治疗结束。
肢体冷感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肢体冷感症(Cold hypersensitivity in the hands and feet)是一种感觉肢体寒冷的症状,即在通常不被认为是寒冷的温度下,其肢体包括手或脚比普通人感觉更冷。除了肢体感觉寒冷外,有些还伴有肢体乏力、消化不良和厌食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肢体冷感症最常见于亚洲女性,下肢比上肢更为多见,45岁以上患者较多,患病女性往往还曾或容易出现痛经。
肢体冷感症的病因有哪些?
肢体冷感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最常见的病因是患者体质或遗传因素,其次是明显的心理应激及缺乏运动;其它如不良生活方式、寒冷的环境、抑郁症、暴饮暴食等。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四肢血管过度收缩导致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而导致热量供给不足有关。少数患者伴随器质性疾病,如雷诺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神经病变、腕管综合征等。然而,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潜在器质性病变,本病例朱女士就未发现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医生如何才能诊断为肢体冷感症?
肢体冷感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或共识指南。可以使用数字红外热成像、冷应激试验、心率变异性、红细胞变形性试验、微量元素测定、周围神经试验、磁共振和诱发电位来诊断或评估,但是许多专家认为患者主观症状更重要。
肢体冷感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肢体冷感症治疗上相对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进行病因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采取穿暖衣物或使用加热设备等保暖措施、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调节或代谢调节等。若患者因血管堵塞而出现肢体冷感症,治疗以改善循环和疏通血管为主;若患者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肢体冷感症,治疗以神经调节为主。对于较严重的肢体冷感症,经其它治疗方法无效,可以通过交感神经射频进行治疗。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见效快、治疗费用较低,即使复发也可重复实施等优点,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肢体冷感症如何预防?
目前预防主要以对生活方式的管理为主。
如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
避免久坐久站等不良习惯,因为不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年轻女性,秋冬季既要“风度”,更应该要“温度”,根据天气及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睡前可热水泡脚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
科室简介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1名,科室主要诊治范围包括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如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软组织疼痛、癌痛及部分非疼痛性疾病如肢体冷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