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燕国,男,1977年10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麻醉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手术支部书记、麻醉科主任。多年来,郑燕国初心如磐,使命担当,多次被评为最美医生、先进个人,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01好学善思,精进麻醉技术
2000年,郑燕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初入麻醉科时对麻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但是他努力自学麻醉专业理论知识,并虚心向老师请教实践操作方法,主动完成更多的麻醉操作,让自己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学无止境,热爱学习的郑燕国在2005年晋升主治医师的同时,又报读了温州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继续深造。
郑燕国在不断精进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并推广各项麻醉新技术。先后应用纤支镜引导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喉罩麻醉技术,使全身麻醉更加微创、简单、舒适。同时,郑燕国并不满足于本专业的精进,考取超声上岗证,积极推广麻醉科的超声引导技术,还将此技术向ICU护理团队推广,帮助她们提高穿刺技术。
2014年,郑燕国带领科室践行多模式个性化预防性镇痛理念,建立急性疼痛管理小组,更好地为手术患者提供术后镇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和满意度。2019年推广术前禁食禁饮新理念,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减轻术前应激状态,加速患者康复。
02科学管理,引领麻醉学科发展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作为温岭市麻醉质控中心挂靠单位,麻醉科追求质量“零失误”。为提升与保障麻醉医疗质量,郑燕国带领科室同事确定质量管理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医、护、管、后勤全员参与,全过程质量管理,全方位质量管理,推进医疗质量持续创新,以信息化支撑医疗质量管理。同时,采用6S管理理念对麻醉手术室进行现场管理,加强毒麻药品严格管控,开展并鼓励不良事件无责上报,早期发现各种临床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以整改,预防事故发生。
2020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麻醉学科的建设要求及进一步规范麻醉前访视流程,郑燕国带领团队在本地区最早开展麻醉科门诊工作,使麻醉学科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科学、标准、精细的全员参与严格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麻醉医疗质量,为舒适化诊疗提供了“保驾护航”的坚实支撑,在医院“三甲”评审期间,也得到评审专家的肯定。
03凝心聚力,勇担重任不退缩
2020年6月13日,G15沈海高速温岭大溪段槽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面对紧急医疗救治的复杂局面,作为支部书记的郑燕国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19名麻醉科医生和12名护士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
当晚抢救共开放9个手术间,在短短几个小时,手术室共开展了头面部、肢体外伤、脾破裂、烧伤等20台次手术。由于部分患者烧伤面积大,损伤部位多,失血量极大,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严重低血压,酸中毒,低体温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在郑燕国的统一协调下,有条不紊地为伤员手术提供麻醉、手术护理保障。直到14日凌晨1点19分,郑燕国看着最后一位伤员安全离开手术室。
在平时工作中,郑燕国同样牢记党员身份,践行初心使命。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尽心尽责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麻醉医疗服务。支部成员在其号召下,紧跟步伐,想患者之所想,彰显了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04创新服务,促进手术室更有温度
手术室一直给人的感觉都是冰冷而又陌生的。作为党员和支部书记,郑燕国时刻想着如何“如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手术室的‘温度’”,这时“人文麻醉和手术护理”理念也应运而生。
2019年,郑燕国在手术室率先推出关爱患儿举措,在等候室为患儿术前提供各种玩具,缓解患儿紧张心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调和践行“有温度的手术间”,做好患者保温工作,让手术室不再是冷冰冰的地方。此外,麻醉科在郑燕国的带领下,允许术后清醒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早期进水的举措,可以缓解术后口干感觉,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为了让大家对手术室有更全面的了解,带领支部不定时开展“医二代奇妙的手术室之旅”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看到、听到、学到手术室的一些常见的器械、声音和急救技能,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这些充满人性化的措施与关怀,在体现了郑燕国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外,也彰显了麻醉人悬壶济世的大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