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大肠息肉

作者: 金玲肖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12-04 16:03:25

一、什么是大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可以单发,也可多发,男性多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结直肠息肉也会发生于感染大肠杆菌的儿童中,约有6%的儿童患有结直肠息肉。大多数结肠息肉无害,但有些会发生癌变。5mm以下的息肉几乎没有癌变风险,而1.5-3.5cm的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为19%-43%。最常见的息肉类型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无害的,很少癌变。腺瘤性息肉不是癌症,但它们可能发生癌变,较大的腺瘤更容易癌变,大约有超过80%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  

 

二、大肠息肉临床表现及诊断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一般在常规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息肉。结肠息肉可能会引起以下症状:1、直肠出血。这是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征兆,如痔疮或肛门的轻微撕裂。2、腹痛。大的息肉部分阻塞肠道会引起腹部疼痛或绞痛。3、大便形状改变。4、缺铁性贫血。若患者息肉长时间慢性出血,可能会出现缺铁症状。诊断:1、结肠镜检查。2、虚拟结肠镜检查,包括CT扫描或MRI扫描、钡灌肠等,但这些检测不如结肠镜检敏感。3、筛查粪便隐血阳性,建议结肠镜进一步检查明确。 

 

三、患大肠息肉的原因是什么?

结肠息肉或与生俱来,或半道罹患。结肠息肉的确切病因未知,但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生活方式有关:高脂肪饮食;吃大量的红肉;纤维摄入量不够;吸烟;肥胖。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结肠细胞增殖多于正常值。

其中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Peutz-Jeghers综合征等患者更易患大肠息肉。3、肠道炎性疾病: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多见于炎症性肠病、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4、其他:胆汁代谢异常、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空肠吻合术等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四、哪些大肠息肉会癌变

大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应积极处理。

 

五、发现大肠息肉后怎么治疗呢?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根据息肉大小、性质、患者意愿,选择随访或择期治疗。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窥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其安全而创伤小,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内镜治疗包括活检钳除(<5mm)、圈套器冷切(
1cm广基息肉)、高频电切除(电凝器灼除、活检钳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1、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腺瘤较大;
腺瘤呈广基型;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六、那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1、调整饮食。

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的刺激,因此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2、适当运动。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3、保持好心情。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正视现实,尽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癌变的机会。

 

 

七、息肉切除后需要怎么复查?
1、低危人群的复查:
大肠腺瘤为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广基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为低危人群。
治疗后1年复查结肠镜。若为阴性,每隔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2、高危人群的复查: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属高危组:
①多发腺瘤;
②直径≥2cm;
③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
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治疗后3~6月内复查结肠镜,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内窥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内窥镜。
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内镜,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