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科普】嘴唇发白、疲惫头晕,这是体虚还是贫血?

作者: 文/郭君宾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3-10 15:10:43
生活中,大多数人会把贫血当做“体虚”看待,因为贫血的主要表现就是脸色嘴唇发白,容易疲惫头晕。但其实,贫血是当前最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如果不多加重视会连累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甚至会造成一些病变。
 
01什么是贫血
众所周知血液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含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贫血是指由于机体红细胞低于正常范围,导致组织和器官缺氧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红细胞数值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海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规定,在海平面地区,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100g/L,称之为贫血。
 
 
 
02贫血的原因
贫血有很多原因,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来分,包括:
 
1、生成减少;造血细胞异常,造血调节异常,造血原料缺乏。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失血性贫血。
 
 
这里我们主要讲最常见的贫血:缺铁性贫血。
 
其原因主要有:
 
1、铁需要增加而摄入不足,尤其是育龄妇女、婴幼儿和青少年群体;
 
2、铁的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泻、慢性肠炎、克罗恩病;
 
3、铁丢失过多,主要体现为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痔疮出血、月经过多、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
 
 
 
03贫血的表现
贫血后携氧能力降低,组织脏器缺氧引起相关表现。临床表现程度取决于:贫血的原因、贫血的程度、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程度、贫血的速度和机体的代偿能力等。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如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都会受影响,表现为头昏、头痛, 失眠、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皮肤苍白、黄染、粗糙缺少光泽,呼吸加快加深,心悸,活动后胸闷气促,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牛肉舌/镜面舌,尿黄,酱油色尿,减弱男性特征,月经紊乱,细胞数量异常等。
 
 
 
04贫血如何诊断
一般来说,当怀疑有贫血时,我们医师会从三个方面来对疾病进行诊断:
 
1、了解病史,进性问诊,了解疾病基础情况,如发病时间及程度、有无并发症、可能诱因、大小便、遗传史、毒物接触史等内容。
 
2、体格检查,进一步判断病情:如皮肤,巩膜,淋巴结,胸骨压痛,腹部肝脾等部位。
 
3、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确诊。比如说:①血常规检查诊断,红细胞参数(MCV,MCHC)行红细胞形态学分型,网织红细胞,血涂片;②骨髓涂片、骨髓活检;③贫血发病机制检查。综合所有检查结果来进行贫血的一个诊断。
 
 
 
05贫血如何预防
就缺铁性贫血来说,重点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对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早添加富含铁剂的食物,如蛋类、肝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及时治疗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
 
 
06贫血如何治疗
以缺铁性贫血为例,其治疗包括:病因的治疗和补充铁剂的治疗。
 
1、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否则,贫血的治疗可能完全无效或疗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则可能忽略严重的原发病,例如早期消化道肿瘤等,将延误治疗时机。
 
2、补充铁剂:铁剂补充以口服为首选,但需要注意的是: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但不要同时与阻碍铁剂吸收的食物药物同服,如茶叶、制酸剂,开始服药至血红蛋白开始升高需要2周左右,此时人觉得症状好转,必须补足贮备铁,以防复发,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用药4-6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07贫血患者饮食如何安排
人体每天造血需要铁20-25mg,大多为衰老红细胞释放再利用,但尚需每天从食物吸收1~1.5mg,孕妇、哺乳期妇女2~4mg。有利于吸收的因素有:VitC、半胱氨酸等还原剂、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及胺类、胃酸、血红素中的铁等等;
 
阻碍铁吸收的因素有:植物酸、碱、碱性药物。
 
饮食上建议食用:
 
1、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含有丰富的铁。缺铁性贫血患者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铁元素。
 
2、动物血:如猪血、鸭血等,动物血中含有大量身体所需的铁元素,铁容易被吸收,常吃这些也能起到一定的补铁作用,可以辅助纠正贫血。
 
3、其他如瘦肉、蛋类含铁也比较丰富。植物性如发菜、海带、紫菜、菠菜等这些深色食物中含铁高,但是不容易吸收,所以我们不作为补铁推荐食物。
 
 
专家介绍
 
郭君宾,血液内主任医师,血液内科主任。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DS等血液恶性肿瘤及各种贫血、血小板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五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第四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