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术前不用灌肠,只要禁食6小时,禁饮2-3小时,术后早期开始就吃流质食物。不常规放置鼻胃管、引流管或其他导管;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如果你看过早年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再看到市一院胃肠外科现在的措施,估计会很惊讶:“原来这样也行?!开刀可以这样简单、舒适!”
2016年,我院胃肠外科的床位使用率为114%,胃肠手术腔镜手术比例达到60%以上。这些变化都是该科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后实现的。
快速康复外科与传统胃肠外科的区别
传统的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措施包括术前肠道准备(如导泻、灌肠)、留置胃肠减压直至肛门排气、保留一周以上的胃管、引流管和尿管、每日大量的输液等,这一系列的准备过程,往往让病人还未做手术就已经开始恐惧。传统胃肠手术前后禁食可致饥饿状态、过量补液、疼痛及鼻胃管、引流管对活动的限制和饮食的影响均是折磨患者的因素,会引起术后疲劳与不适,甚至是延缓患者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近年来外科领域新的理念和治疗模式,是将维护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的相对稳定作为出发点,采取一系列成熟的临床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和脏器功能障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缩短患者完全康复所需的时间,具有非常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快速康复”突破了传统胃肠手术的四大理念,即术前不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及禁食;不常规放置鼻胃管、腹腔引流管;采取多模式镇痛,不让术后疼痛成为理所当然;鼓励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
据悉,我院是我市最先推广实施ERAS的医疗单位。
快速康复不仅是观念的改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据胃肠外科主任陈国富介绍,该科从2015年开始推行ERAS理念。围绕手术微创化,围手术期全程无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全方位减少患者应激。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大工程,牵扯医疗、护理、麻醉、营养等环节,需要协调运作。所以说,ERAS既是管理项目,又是技术项目。
10月18日,该科举行ERAS讨论会,分析实行ERAS一年来的科室运行情况。
对外科医生来说,ERAS体现了手术的安全性,快捷性,提高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加就医的依从性。对于护士来说,ERAS可以增加护患交流,并在减少输液,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和肺炎有良好作用。对于医院来说,ERAS的实施,提高了外科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输液量,提高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了药品比例。ERAS实施,获益最大的还是患者。对患者来说,ERAS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手术的体验,减轻了痛苦,加快了恢复,还降低了费用。
医院郑志坚副院长表示,ERAS对外科医生提出了很多要求,除了手术得精准,还要有精益求精的保障体系,让病人治病更加规范、安全、舒适。下一步,医院将在全院外科系统推广ERAS,进一步推动外科向微创化、精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无痛”治疗是中心环节
“疼痛的控制是快速康复的中心环节。而止痛要趁早,在疼痛还没发生时就要先下手为强。”胃肠外科陈国富主任表示。ERAS的实施得到了医院麻醉科的大力支持,实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镇痛及多途径镇痛,最大程度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疼痛。
在胃肠外科,人们的老观念被彻底颠覆了。现在不仅做手术不疼,而且在术前术后的很多老做法也被推翻了。原来人们对手术的感觉是疼痛,精神异常恐惧,像灌肠、插管等都会给病人留下各种各样不好的体验。比如原来手术前需要插管的,上午8:00开始手术,5:00管子就插上了;现在是在手术室麻醉后插上,清醒前就拔掉了,所以病人没有不好的体验。
在止痛环节上,现在是“超前多模式镇痛”,手术日当天,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用药。疼痛解决了,病人就可以提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