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纹肌溶解又称挤压综合征,常见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肢体受压过久、创伤等因素所致,但平素日常生活当中,横纹肌溶解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夏季,不少年轻小伙为了追求短期内减肥、塑身的效果,或者参加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后,很容易发生运动后横纹肌溶解,严重者甚至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案例1,林某某是一名24岁刚刚大学毕业的男生,近日,他在参加单位组织的运动会上,连续参加一百米短跑、4*100米接力后,当天出现腰痛、少尿、酱油色尿、恶心、纳差等症状,次日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医生给他做了尿常规、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发现其血肌酐已达六百多,肌酶达到1万多,考虑横纹肌溶解,此后因无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而需血液透析治疗,经过3次血液透析、补液、抗氧化等一系列治疗,林某某才逐渐恢复、摆脱透析。
案例2,余某某是一名20出头的年轻小伙,暑假期间,为了减肥、塑身,给自己制定了高强度的运动计划,头一天进入健身房后,骑了1小时的动感单车,并配合深蹲以及俯卧撑,当天即出现大腿肌肉胀痛、腰痛、乏力等症状,次日出现解酱油色尿,亦在我院门诊就诊,经过化验检查后考虑横纹肌溶解。此小伙幸运的是未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未行透析治疗。
上述患者为什么会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或者锻炼时出现横纹肌溶解呢?我们先来看看出现横纹肌溶解的常见原因:一、挤压、压迫,如醉酒后因没有正常翻身,导致某个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症状;二、突然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拉伤,肌肉里的肌红蛋白积聚到肾脏里;三、服用特殊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因此,上述2例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的原因主要是不科学运动,一般来说,经常运动的人不会发生横纹肌溶解,但长久未运动或者锻炼者,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时,就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
其发生机理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骨骼肌(属于横纹肌)自然也不例外,骨骼肌细胞内部的肌球蛋白,为肌肉收缩提供直接动力,当经受机械损伤或者受到毒物刺激后,骨骼肌细胞就会发生溶解破裂,细胞内容物(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被释放到血液里,医学上的术语为“横纹肌溶解”。过多的肌红蛋白在肾脏中大量积聚会造成肾小管堵塞、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那么我们要如何预防呢?首先,运动要讲求适度,循序渐进,不要追求短期内达标,在进行激烈运动前需进行充分热身,量力而为,运动后要多饮水。此外,如果有出现类似于横纹肌溶解的现象要尽早就医。
运动时应遵循:1、不要突然做15分钟不停息的快速深蹲或俯卧撑,或者做之前做一些适应性训练也可以防止横纹肌溶解;2、交叉训练可以很好的避免横纹肌溶解。比如做50个深蹲,做50个俯卧撑,再做50个仰卧起坐;3、不要在高热高湿的情况下进行大强度运动,及时散热,多喝水。
虽然这种疾病越来越多见,但大家也不用太过恐慌,大多数运动后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若能及早发现、正确治疗,均可完全痊愈,肾功能恢复正常。所以建议一些平时很少运动的人,锻炼应循序渐进,从小剂量运动开始,按自己身体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如果运动时出现肌肉严重酸痛,建议暂停锻炼,好好休息,同时大量饮水,必要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