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也是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表现的人——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帕金森,携手健康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00万人。因此,向市民普及有关帕金森病的医学知识,提高人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及早到医院就诊,对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此,神经内科冯忠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科普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
患病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
帕金森病(简称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四五十岁发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帕金森病病因迄今未明,之所以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遗传,绝大多数帕金森病为散发性,约10%有家族史,有致病基因。二、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某些工业化学品。三、人体老化是该病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的压力、抑郁的情绪和其他慢性疾病等,均会造成体内微环境的变化,加速衰老的进程,使疾病提前发生。
今年4月6日,我国首次公布了PD大众调研报告,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不了解帕金森病,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治疗有明显的误区。
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PD的发病率为1.7%,而市民对帕金森病认识严重不足,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率很低。
关注早期症状很重要
多数市民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就是“抖”。其实,该病隐匿多变,其临床表现症状多样。一开始主要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的不自主抖动,一些精细动作不灵敏。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整个人会有僵硬感,手脚沉重,连做日常家务都显得力不从心。
而一旦出现“抖、僵、慢”等症状,基本已经是帕金森病的中期表现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此病早期的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表现。如果家里的老人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根治,但是,药物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治疗帕金森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心理疏导对帕金森患者非常重要。约35%~45%的PD患者伴发抑郁。家属应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增强及维持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必要的抗抑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避免接触农药、工业化学品等。
冯忠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如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等),头晕,头痛,帕金森病,痴呆等。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