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学术】基层医院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诊治和肺康复暨邵海燕名医工作室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作者: 潘宇琪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04 16:32:51

    为提高基层医院广大临床医师对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诊治及肺康复的知识,由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基层医院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诊治和肺康复暨邵海燕名医工作室学术会议于12月1日隆重召开。会议由温岭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邵海燕主持。

    温岭一院副院长林文辉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基层医院应当把第一道防线做好,以达到在早期识别病情,规范诊疗的目标。”

    浙大附一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潘志杰为与会人员带来了题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与真菌》的一课,他在会上指出,面对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方案会有所区别,慢阻肺患者真菌定植或感染,既会加重肺部炎症反应,又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进而延长治疗时间,导致不良预后,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使患者获益。台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加喜在《妊娠与支气管哮喘》中讲到,妊娠哮喘的积极治疗比药物潜在的副作用更重要,良好控制是妊娠哮喘治疗的目标,妊娠哮喘加重时,吸入布地奈德可减少或部分替代全身激素反应。

    温岭一院副院长林文辉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讲授了《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常见的共患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慢阻肺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存在易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在治疗手段上,林文辉副院长表示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无需改变各自的治疗方案。

    温岭一院呼吸科主任邵海燕讲授了《慢性咳嗽与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基础管理》,邵海燕主任指出,慢性咳嗽存在严重的漏诊或误诊情况。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也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应当首选ICS/LABA。哮喘疾病管理通过评估肺功能、评估治疗问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评估及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来不断完善,哮喘知识各方式的宣教也将提高患者哮喘的可控性。

    温岭一院康复中心主任饶高峰结合康复科肺病患者的情况,展开了两个课程分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康复》和《肺康复操作与规范》。饶高峰主任由近期一个呼吸内科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展开说明,患者在呼吸内科经过10天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被转到康复科,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康复科帮助患者改善了呼吸困难及喘气频繁的症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雪芬分享了《GINA2019女性哮喘》,她首先指出,气道炎症是哮喘的本质。在应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手段指南中,ICS+LABA逐渐被验证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面对不同程度的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台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吕冬青分享了《雾化吸入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一课,雾化治疗是临床上尤其是呼吸科的一项特殊治疗手段,雾化吸入有诸多优势,然而我国雾化吸入治疗尚不规范,基层医院雾化治疗开展率低,知识缺乏是开展率低的重要原因,雾化相关知识培训迫在眉睫。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先后分享了《慢阻肺GOLD指南更新解读》及《哮喘规律抗炎治疗:优势和机制》。对于初次诊断的慢阻肺患者,双支扩剂可以在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是低急性加重风险患者的良好选择。GOLD2020也提出了对于ICS选择更细化的选择原则。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戴元荣在其《难治性哮喘诊治进展》中指出,哮喘和重症哮喘应该有明确的诊断, 明确重症哮喘的表型,实现个体化治疗。

    温岭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姜爱国副主任、陈立军主任医师、李相国、李相国副主任和毛文炜副主任医师分别作了《无创呼吸机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肺功能检查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支气管介入与哮喘》和《变应性肺曲霉菌病与哮喘》专题讲座。

    精彩的学术会议向基层医生们提供了新的资讯和思路,会议也为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会议的召开为推动基层医院提高服务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