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科普】还对支气管镜检查困惑吗?听听医生的解答,你将恍然大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0-19 14:42:56

     听说过胃镜、肠镜检查,可能许多人还不认识支气管镜检查吧。那么,支气管镜检查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做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为了减少对支气管检查的恐惧,让更多患者了解有关支气管镜的知识,10月19日下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李相国主任医师为现场近20余位患者普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

     “支气管镜检查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李相国说道。

     其实,支气管镜的发展漫长而悠远,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曾尝试给窒息的患者经喉插入导管以改善患者的通气。至公元一千年左右,人们开始采用银质导管用于改善窒息患者的通气。直到1897年德国科学家Killian(支气管镜之父)首先报道用长25cm,直经8mm的食道镜,第一次从气管内取出骨性异物,其开创了能插入气管和支气管进行内窥镜操作的历史。1907年Jackson将微型灯珠装在镜管尖端而增加亮度和视野,用于诊断及治疗气管、支气管内和肺部疾病,从而完善了气管、支气管内窥镜。

     什么时候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

     李相国告诉大家,如果明确肺部肿块、顽固性咳嗽、咯血及痰中带血、长期气管切开和插管,肺部感染、可疑肺结核、取异物或者胸部外伤及胸部手术等,均可在支气管镜下进行检查。

     据了解, 过去对于复杂气管异物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且费用高。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发展,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手段日臻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此,李相国也为大家分析和列举了几个案例。

     “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有硬镜和软镜操作之分,医院常规开展的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主要为软质支气管镜,成功治愈了许多患者。例如今年4月份,医院就曾为一名误食鱼刺卡喉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下经支气管镜复杂气管异物取出术,帮助患者成功取出了卡在气管内五截鱼刺。另外,对特殊气道异物,医院还结合钬激光热消融技术,为患者取出堵塞在左肺上叶支气管内的‘陈年老骨’。”

     支气管镜检查有什么禁忌症?

     神智混乱而无法控制的病患,有出血倾向者,低血氧患者,急性呼吸性酸中毒者,严重心律不整或高血压控制不佳者,未曾治疗之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或者各种疾病之末期患者,心肺功能不良者,肺动脉高血压者,气喘发作或控制不良者,大量咳血者,都不适合在支气管镜下开展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检查前至少需禁食四小时以上,以避免操作时误呛导致肺炎。

     在检查前,会对喉咙喷洒局部麻醉剂,操作过程中会从鼻腔提供氧气,以确保氧气的充足;操作时患者不可说话,以免声带受伤,但是操作过程中如有不舒服或是胸痛可以举手表示。

     检查后两个小时内,因为局部麻醉药效未退,应避免进食(包括喝水),以免造成误呛,如两小时后喝水不会呛到才可进食,如有接受切片检查者,术后可能会有短暂少量的血痰或咳血,属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