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苦是病痛,解脱病痛只医家。
绞尽脑汁药物治,可使痛苦立即解。
名医万卷书目睹,更上一层楼胸怀。
每日窗前金口问,冰雨辞别深感谢。”
近日,箬横镇西汇头村的郭老先生,在出院之际作了一首诗,感谢市一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史逸华。从老人深情的语句中,表达了对医生这个行业的敬重。
“这位老先生今年80多岁了,患有胆囊结石,住院治疗一个多星期。”在史医生的手机里,还保留着老人赠他的另一首藏头诗:“史来名医是华扁,逸游寰球勤医研。华下医术均精湛,好学祝君成医仙。”
“患者赠诗给我,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老人蛮有才华的。”史医生告诉记者,“每一位医生都希望病人健健康康的,也希望病人能够信任医生、理解医生,这样医患关系才会更和谐。”
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
史医生老家在江西,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后来才到了温岭,在市一院工作。刚来时,他还是个单身小伙子,如今已经娶妻生子,在温岭安了家。
“平时我的工作很忙,根本顾不上儿子。”史医生说,儿子需要父亲的陪伴,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他陪伴儿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幸好他的妻子、老丈人、丈母娘都是医务人员,对他的工作很理解,也很支持。
医生的工作忙到什么程度?
“夸张一点说,每天,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赶往医院的路上。”史医生笑着打趣道。
去年,市一院组织职工体检。不少项目需要排队等待,史医生拖了好几个月都没去做,理由就是“没时间”。
半夜三更,史医生经常接到急救电话。自打从医以来,他的手机一直都是24小时开机的,随叫随到,“人命关天的事,绝对马虎不得。”
史医生性格开朗,非常健谈,打开了话匣子,他跟记者聊到以前相亲时的事情。“有一次,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我跟女孩约在单位附近的一家火锅店。菜刚上来,话都没说几句,我就接到单位的电话,让我立即赶到急诊室。没办法,病人的病情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史医生说,他只好向女孩子道歉,赶回到市一院。
“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他从小立志学医
“都说家里有个当医生的,家人生病时能多照顾一些,其实往往相反。”史医生说,他母亲患有关节炎,他最多做到买了药送给老人。至于那些检查之类的,他根本没时间陪着。
说起为何走上从医的路子,史医生表示,在读初中的时候,他就想要当一名医生。
“当时,我有两个志向,一是学金融,二是学医。”在史医生的家族中,几个亲戚都是从医的。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的姑父。寒暑假期间,有时候,他会帮着姑父一起给病人清创、包扎。高考结束后,他将所有的志愿都填成了医学方向。
“在耳濡目染中,我觉得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患者对医生都很敬重。”据史医生回忆,1998年那会儿,在江西请医生上门看病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医生上门后,家属要给医生倒茶、吃点心(一般煮碗面条,打两个鸡蛋)、递烟,看完病还要送医生回去。
希望医患之间换位思考,多一分理解和信任
谈及如今的医患关系,史医生说:“现在,很多病人和家属对医生不信任。有的宁可相信邻居、朋友的说法,却听不进医生的话。”
史医生说,医生的医术有高低,但是出发点都是希望病人能快点好起来。“哪怕病人是一名十恶不赦的罪犯,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想方设法帮他治病。”史医生如是说。
病人生了病需要治病,医生利用专业知识给病人出具诊疗方案。这一来一去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有时候,沟通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病人会问:为什么体检时没有查出什么毛病,现在我却得了这个病?个别病人甚至会说:我出了医疗费,医生就一定要把我的病给治好……这些想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史医生说。
“作为医生,我希望医患之间多一些换位思考。医生多想想病人急切的心情,病人对医生多一分理解和信任。患者的信任,是医生工作时最大的动力。”史医生说,当看到危重、疑难病人在自己的治疗下渐渐康复,内心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