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医生日志】肝脏结节良性居多 定期复查防止癌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2-14 13:51:25


  不合理饮食会引起肝脏结节

  广义上的肝脏结节,指的是肝内的各种良性、恶性的占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肝硬化结节、肝脏囊肿、肝血管瘤、肝癌等,而狭义上的肝脏结节,指的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我们经常听到的肝硬化结节就是后者。
  引起肝脏结节的原因非常多。第一,不合理的饮食,比如酗酒、抽烟,还有摄入较多含亚硝酸盐的食物(腌制食品)和霉变食物等。第二,各种慢性肝炎导致产生肝脏结节,这是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由于我国乙型肝炎患者非常多,肝脏结节的概率也很高。第三,肝转移性肿瘤,很多肿瘤都会引起肝脏转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结肠癌肝转移,必须引起重视。第四,药物性的,比如,女性口服避孕药易发生肝脏局部病灶性结节状增生。
  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做B超发现了肝脏结节,再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首先,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AFP、CEA、CA199。其次是借助影像学检查,即彩色B超、CT、MRI及PET-CT。由于科学快速发展,目前,2厘米甚至1厘米以下的肝脏结节检出率逐年提高。

 

  脸色发黄、上腹疼痛,警惕肝恶性肿瘤

  如何鉴别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呢?这就需要患者定期检查。其实,不必恐惧,良性结节患者只要临床随诊、勤复查,就没什么大问题。而如果是恶性的结节,就应该要早诊断早治疗。
  肝脏结节早期症状不明显,良性的结节如肝脏囊肿、肝血管瘤等,往往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乙肝肝硬化结节患者、肝恶性肿瘤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不想吃东西,脸色发黄,上腹部疼痛,腹胀,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出汗、发热,往往是中低热,还伴有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
  由于早期大部分患者无症状,这就需要借助影像学加上肿瘤指标检测来区别,AFP加上B超检查作为普查是很有必要的。在有所怀疑的情况下,CT、增强CT甚至磁共振、PET-CT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有近一成的病人难以通过影像检查等明确病因,这时候就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通过仪器或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疗。

 

  良性结节需定期复查

  人们对肝胆疾病常有误解。一旦发现肝脏有问题,很多患者喜欢上网查询、听信小广告或求助于游医,实际上,首先应该去找肝胆外科的医生,进行定位、定性的诊断,甄别是否需要治疗。
  从目前来看,多数患者的结节属于良性病变,不需要切除。比如,肝脏囊肿、肝血管瘤患者,以加强随诊为主,每隔6个月或1年复查一次就行。发现早期恶性结节,患者也不要讳疾忌医。现在,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微创消融治疗,都可以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预后,但是一定要到专业正规的医院及科室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机。
  如何预防和减少肝脏结节的产生?首先,肝炎患者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纤维化及肝脏硬化的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肝脏结节的发生。其次,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不熬夜,避免劳累,健康饮食,多食用新鲜的、当季的绿色食品,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