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小徐回到产科依旧忙碌:“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者: 王萍 王凌云 来源: 温岭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2-02 08:52:36

 

  1月25日,经历了夜班的繁忙工作后,医院产科的助产士小徐因低血糖晕倒在手术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有人指责这是炒作,认为是医院排班制度不 完善所致,但更多的人竖起了大拇指,为医护人员点赞。

  1月30日,是小徐回到科室上班的第三天,记者在产科住院部见到了她本人,也找到当时在场的杨主任更细致地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以及产科目前的工作现状。

  “大家赞美的‘小徐’不是指我一个人”

  “保重!”“加油!”“辛苦了!”是这几天来小徐听到的 最多的话, 用她的话说, 是 “铺天盖地”。成为新闻中的主人公,让小徐大感意外,“那天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工作日, 中间出了点‘ 小意外’,没想到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关注。”

  当天晕倒后,小徐在医院里休息了近两个小时。同事提议送她回家,她婉拒了,“大家上班已很辛苦了。”丈夫接她回家后,她没把此事告诉家里的老人。甚至院领导想到她家里慰问,她都婉拒了,“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新闻传播的速度很快,“温岭、助产士、小徐”这些关键词, 让她极力想瞒下来的“ 小意外” 却广为人知。连我老家的父母、亲戚、同学都知道了。” 小徐是丽水人, 2007 年毕业后参加工作, 2011 年调到我院。这几天, 小徐的微信里多了好几个群,“ 都是以前的同学、朋友建起来的, 大家都在鼓励我。”

  这些鼓励和赞美,也让小徐很不好意思,“其实我觉得大家所说的‘小徐’不是指我一个人,而是当晚一起努力工作的同事以及所有医护人员。这件事所体现的,应该是我们的团队精神。”

  “只要产妇恢复得好,我们辛苦些没事的”

  回来工作后, 小徐依旧很忙碌。昨天上午, 给当晚抢救的病人查慧金输液时,小徐又收获了一份感谢。“谢谢你们, 没有你们的抢救,也许我就没命了。”当时,小徐就是倒在了查慧金的手术床前。

  “看到她脸色苍白,很疲惫。”查慧金说,经过抢救醒来时,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小徐,没想到她刚醒没多久,小徐反倒晕倒了。

  “只要你们恢复得好,我们辛苦些没事的。”这是小徐内心的大实话,“当一名助产士虽然辛苦,但产科是个充满喜悦的科室,每天都有新生命降临。”小徐说,助产士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作为一名助产士,除了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母婴保健技术。她要全面负责、密切观察产妇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期的变化包括突发情况。还要当产妇的“ 心理医生”,安抚其紧张的情绪。“自然分娩前产妇会很痛,我们要指导产妇放松,给他们加油鼓劲,也要及时将一些信息反馈给家属。”

  小徐说, 每次助产时,她的精神都会高度紧张, 直到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脑袋里拉紧的那根弦才会松一下, 此时心里充满的只有喜悦。也正是这样一份份喜悦的累积, 让她上班时不敢有丝毫懈怠。

  产科是个“女汉子”集聚区

  产科女医生、女助产士多,因此科室里基本都是“女汉子”。比如科室的杨主任,当晚就是凌晨2点起来赶到医院的。“我们科室不可预料的情况太多,要做好随时有紧急情况的准备。”杨主任说,1月25 日下半夜接生了11 个宝宝,比往常偏多。但就算正常情况时,产科的人手还是有些不足。

  小徐所在的产前病区共有18位助产士,其中夜班分前半夜和后半夜,每个班头2个助产士1个护理员。整个夜班有一个值班医生和一个帮班医生,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呼叫二线,三线医生和其他护士或助产士。按照这样的排班,人员还是有点紧张。

  为了产妇健康,我们鼓励自然分娩,加上二胎政策放开后,一些家庭考虑要生二胎,医院的自然分娩率在提高。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产科的工作量。“剖宫产的工作量和自然分娩的工作量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剖宫产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关注在一位产妇身上的时间只需两小时,但自然分娩时,产程时间长,有时候医护人员高度关注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杨主任介绍,产妇进了产房后,医生和助产士除了要接生,还要做产前准备工作,要开医嘱、做胎心监护、跟家属耐心沟通,有时候碰到生不下来的,还要进行剖宫产......上班的状态基本是到处跑,但跑的过程中,又是有条不紊的,“分清轻重缓急,分工明确,做到全力以赴。”

 小徐发的朋友圈

  事情过去了好几天, 铺天盖地的信息着实吓了我一跳!

  上了头条, 看到温岭,看到小徐,亲朋好友们都想到了我,电话爆满了,微信爆满了,心疼声一片。

  我最不愿意让我的家人知道,今晚爸妈还是看到了新闻,电话中哽咽的叮嘱,老妈的那句“那么远,看不到你”,感觉揪心的痛。干爹、干妈一看到报道,就打电话来千叮嘱万嘱咐。

  对不起,我还是让你们担心啦! 也请大家放心,我真的没事啦!

  没想到,一篇院内的报道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当下医患负面报道多多,把“小徐”当成正能量推向舆论,真的出乎意料。看到评论,感谢那些给我们满满力量的人。产科一直很忙, 夜里更忙,那一夜, 忙的不止我一个,还有我的同事们。每每想到奋战了一夜的小洁紧紧地揉着我冰凉的手,悄悄地抹眼泪,心疼的样子!除了心中的感动,我想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关爱!

  这条信息下面除了大家的鼓励,还有一名产妇的留言:  

  记得当时临产的恐惧感在看到你来后悄然消失,你也一直鼓励我、安慰我。虽说认识你的时间很短,但那几天的相处,我就知道你人好、热心、负责。

记者手记>

“意外”之外的真实

  小徐一下子成了名人。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这样大肆宣传的目的, 是医院在邀功请赏, 是在炒作。对此,小徐有些无奈有些气愤。以至于产科的杨主任也不愿意说太多,“其实都是工作。”

  事实是,不管是小徐还是产科里的其他医护人员,大家都说没想到这件事会引起这样的轰动。他们没有炒作的嫌疑,也没有炒作的时间和心力。至少,事后握着小徐的手,心疼她的同事留下的眼泪,是真实的。

  其实,我们报道这件事,并不是鼓励人人都要牺牲健康拼命工作,也并不是宣传“晕倒在岗位上才算敬业”的价值观,而是想呈现医护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和他们的工作态度。我们的广大医护人员,并不是坐那里喝喝茶、看看报糊弄患者的,他们的工作强度并不比你我轻。门诊病人多时,他们也是顾不上喝口水、上厕所。

  前有杀医案,后有患者朋友和医生打斗跌落电梯井死亡的悲剧。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解决医患矛盾刻不容缓,但我们的大部分人,是不是都能在心焦时刻、在对医生恶语相向之前,先把心稍微稳一稳?

  “我的妹妹是护士,她工作真的挺辛苦的。”“ 谢谢大家的点赞。”⋯⋯在广大的网友评论中,有很大一部分网友是医护人员的家属,对于这样的新闻,他们心存感激。是小徐这样的“意外”,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