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朋好友聚会、除尘、贴春联……年味越来越浓。然而,每年春节期间,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高空坠落、烟花爆竹炸伤等意外事故也不断发生。春节期间确实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我们要对“潜伏”在身边的“安全杀手”保持警惕。
停用抗生素一周内不宜饮酒
春节前后,聚餐很多,酒精中毒者也随之增多。
重度酒精中毒可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会因呼吸、心跳受到抑制而死亡,或因呕吐物堵塞气道而窒息死亡。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市民最好不要饮酒,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及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和停药后一周内都不可饮酒。在此期间,还要注意避开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食品或药物,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合剂等,以防引发“双硫仑反应”。
春节将至,切不可饮酒过量。如果喝多了酒,清醒的人一定要将醉酒者送回家,以防路上发生不测。同时,醉酒后睡觉,一定要保持侧睡姿势。如果有呕吐,一定要及时清除呕吐者口腔内的呕吐物,以防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情况严重者必须及时就诊。
暴饮暴食容易引发消化道疾病
节假日期间,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应酬不可避免,容易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诱发胆绞痛、胰腺炎、急性肠胃炎。
节假日聚会,应保证饮食规律、均衡饮食,要做到细嚼慢咽、饥饱适中,少饮酒,这样既可以提高食物的利用程度和人体对营养的吸收率,又可以确保各肠胃器官正常运作,减少消化道出血、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患有消化道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应引起重视。
节日期间,孩子吃花生、瓜子之类零食的机会多,尤其在跳、跑、嬉笑时吃这类零食,很容易呛入气管,堵塞气道。家长要注意,一旦异物呛入孩子的气管,堵塞气道,应马上把孩子头朝下横抱,让其上身低于臀部,再在背部用力拍击,帮助孩子把异物咳出。如异物仍不能吐出,应马上把孩子送往医院。
老年人吃土豆、芋头、麻糍、汤圆、猪肉等块状食物时,要小口小口地吃,一旦发生食物堵塞气道,需要拨打“120”求救,并从背后经两侧腋下环抱,一手握拳放于上腹部,另一手握住拳头,用力冲击上腹部。如此反复,利用产生的气流力量将堵在气道中的食物冲出。
谨防烟花爆竹炸伤,家长要看护好孩子
每年过年,总有因燃放烟花爆竹不当而导致受伤事故。特别是孩子受伤,更让人心痛。在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家长应看护好孩子。如果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意外受伤、要立即将伤者带离燃放现场,及时送医。如果因烟花爆竹导致眼部受伤,一定要用干净的纱布、手帕等遮盖受伤的眼睛,及时送医或等待救护车。
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一些老年人腿脚不灵活,却爬上高处擦窗户、除尘,这时一定要谨防高空坠落。
有些老年人很讲究“讨彩头”,农历正月初一,会很固执地不吃平时一直服用的降压药、降糖尿、抗凝药、抗生素等。殊不知,这一行为会导致病情反复。有些人身体不舒服,也忍着不告诉家人,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如果出现胸痛、腹痛等不适症状,必须马上告知家人,并及时就诊。
此外,春节期间,医院门诊及街上的药店放假,常用药得提早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