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医生日志】“近视潮”来势汹汹?早期预防很重要

作者: 来源: 温岭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6-08 16:10:28

  记录人:胡浩,市一院眼科主任、医务管理处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记录时间:6月1日

  6月6日是第21个全国“爱眼日”,今年主题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在“爱眼日”前一天,我院开展免费验光、测视力、色觉检查、眼底检查等义诊活动,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随着电脑、电视等多媒体的普及,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越来越低龄化,屈光不正、干眼,甚至视网膜损伤等现象也较为突出。如何保护孩子们的“心灵之窗”,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医学验光、科学配镜很重要,莫轻信街头小广告

  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最新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共有4亿多近视眼患者,近视发病率达33.3%,其中青少年是近视“重灾区”。中小学生中有六成近视患者,课业负担重、缺乏户外运动、频繁接触电子屏幕产品等,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高发并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面对如此来势凶猛的 “近视潮”,许多学校和家长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近视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带孩子配一副眼镜就可以了。显然,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不知道近视的危害,不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近视还可能会导致斜弱视、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孩子一生,特别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

在近视风险筛查这一块,浙江省人民医院做得比较好,通过提前介入,防控近视。我们眼科也打算建立儿童屈光档案库,动态观察儿童的视力变化,定期随访、宣教,早期干预,指导家长为孩子医学验光、科学配镜。

  需要强调的是,青少年配镜最好到正规机构进行医学验光。与普通的电脑验光不同,医学验光除了验光度数外,还涉及许多重要的参数,目的是使患者看得舒服、清晰、持久,从而防止近视程度发展。请广大家长不要轻信视力保健等小广告。

 

  真假近视要分清,后期需积极治疗

  出现了近视症状怎么办?首先要先判断孩子所患近视程度处于哪个阶段:是属于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阶段。要准确鉴别近视类别,一定要到专业的眼科机构检查(需要进行散瞳医学验光)。

  如果孩子患的是假性近视,不一定要配戴眼镜,但要及时进行放松调节,否则3至6个月内极易变成真性近视。12岁以下的孩子发现近视,初期多半属于假性近视。通过调整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加强营养和保健,并配合物理治疗等,短时间的假性近视可以消除。

  排除假性近视之后,若孩子眼睛仍存留有真性近视200度以上,应考虑为孩子配戴合适的眼镜。为控制孩子视力进一步下降,应同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如注意用眼卫生和加强营养保健、坚持治疗等。

  今年我院将进一套新设备叫光学生物测量仪,主要分析眼轴长度,可提前对青少年近视进行干预。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推荐使用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后,通过泪液、角膜和镜片的共同作用,使角膜表面曲率发生改变而改变屈光状态,从而提高视力,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

 

  关注眼睛发育的“黄金期”,改变不合理用眼习惯

  近视是可以预测的,特别是在儿童的两个眼睛发育的“黄金期”。

  3至5岁是眼睛发育的第一个“黄金期”,尽量不要让孩子过多读书、写字、绘画、弹琴、玩电脑游戏;而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唱歌、跳舞、游泳等体力活动。

  12至15岁是第二个“黄金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度的疲劳用眼也会加速眼轴的变长,这时本应18岁以后才基本发育成熟的眼睛,被迫不断拉长眼轴,使得正视化年龄大大提前,从而逐渐形成近视。

  如何预防近视?改正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很重要,如趴在桌上、歪头看书或写字,躺在床上看书,吃饭时看书,在强光下或暗淡的路灯、月光下看书,以及在开动的车上及走路时看书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导致近视。

  看书时间不宜过长,每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闭眼或向远处眺望数分钟或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睛过度疲劳。要养成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每天看电视、电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看电视距离要在3米以外,看电脑距离要在40厘米以外。

  在饮食方面,不要吃得过甜、过精、过软,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豆制品、鱼蛋奶、虾类、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