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温岭市首例左束支区域起搏。
患者是一位81岁的老大爷,因“反复黑蒙1月”入院检查治疗。经过检查,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博”,起搏器植入IA类适应症。在排除禁忌症后,心血管内科林斌主任在局麻下给大爷做了起搏器植入。考虑到他心室起搏比例高(>40%),决定尝试近些年新的心室电极置入方式(左束支区域起搏),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林斌主任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束支起搏是由希氏束起搏演变而来的一项新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据悉,该项技术于2017年发明,是将心室起搏电极头端通过右室间隔侧旋转到左室间隔侧,并且起搏可以夺获左室间隔侧左束支区域进而快速激动心室肌,起搏QRS波窄并且可以呈现右束支传导延迟形态,该方法可以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区域起搏相对于传统起搏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起搏左束支区域,激动沿束支下传,保持左室收缩同步。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而言,常规的起搏位点无论是右室心尖部还是间隔部,均不是通过传导系统下传激动,因而人为造成了心室收缩不同步,增加心衰的发生率。虽然间隔部起搏相比心尖部起搏而言相对生理,且QRS波相对较窄,但无论右室间隔面起搏或左室间隔面起搏,均没有夺获传导束,与穿间隔至左室间隔心内膜下夺获传导束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有着本质差别,左束支区域起搏是目前最符合人体生理的一种起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