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中医说】从12年“顽固湿疹”的根治,看中医治疗观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8-21 09:58:36

   中医学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本期《中医说》,由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陈新俊主任,带大家探索中医治疗观。

 

医生简介:

   陈新俊,男,主任中医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浙江省基层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肝病委员,台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台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络病委员,温岭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年,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肝胆病、脾胃病、结石病的诊治,疑难杂症的诊治(包括主治脂肪肝、酒精肝、乙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胆结石、肝肾囊肿、甲状腺结节、乳腺小叶增生、眩晕、耳鸣、腰痛、失眠、肺胀、咳嗽、虚劳、汗证等)。同时,也擅长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痛风、中风病的早期治疗和各类肿瘤的治疗及术后调理。

   中医科门诊时间:星期一、三、五(全天),四上午

   中西医门诊时间:星期二、六(全天)

 

一、中医治未病

中医上将未病可分为四种状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因此,治未病应当包括未病先防和早治防变两个方面。

陈主任解释道:“‘未病先防’指在健康未病态时,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治疾病的发生。‘早治防变’则指针对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及传变未病态,要早起诊治,截断病传,防止疾病的深入发展和传变,将病理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治病求本

    关于治病求本,陈主任继续介绍道:“治病求本是贯穿于中医治疗学始终的重要观念。其内容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治病求本呢?

    陈主任给大家举了一个具体案例。

   1.病状:顽固湿疹,用药似离常规,其实不离辨证。

   2.患者病史:女性,40岁,二年前经常感胸闷气短,白天夜间都发作。在某大医院看门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肠溶阿司匹林、地奥心血康、硝酸甘油等常年服用没停过,另外患皮肤病12年,在全国很多医院看过,确诊为湿疹,但没看好。

   3. 患者近况:三天前又突发心悸。胸闷气短,查患者腕、胸腹、腰背,两下肢,尤其是两小腿很多地方有大量的搔痕。很多部位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积的地方呈黑暗色。患者炎热夏天,扪之四肢冰冷,长衣长裤,问之畏寒否。患者答,不能吹一点风,再问二便正常,视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那么,为什么患者在患湿疹多年后出现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症状?而基本的检查未发现阳性的结果?

   4.中医诊断:“《皇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提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陈主任解答道,“那么从中医分析,该患者湿邪客于肌肤,日久不解,浸湿血脉,内归于心,而致心气、心阳受损。故心悸胸闷发则有气欲脱之感。结合患者夏季扪之四肢冰冷,畏寒,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当属典型的阳虚寒湿浸淫肌肤,治当以温阳散寒,和血祛风,燥湿止痒。”

   5.处方:制附子10g   桂枝10g  黄芪10g   党参15g  当归15g   细辛3g   苍术10g   防风10g   茯苓15g   白癣皮10g    土茯苓30g    地肤子10g  蝉衣5g   炙甘草15g五剂,用水煎服。

   6.治疗效果:二诊,患者服方五剂,心悸胸闷就停发,皮肤瘙痒,渗血明显好转。于是乎患者及家属就来了信心。服方10剂。

   三诊时,就问西方可以停否?医案中说可以停西药,遂将上方去细辛、桂枝,加鹿角霜15克增强其温补元阳力度,周身阳气皆根于肾也!嘱其继服10剂。

   四诊时,其皮肤的丘疹、水疱,渗出基本控制。皮肤也不怎么痒了。抗心绞痛的药物停用10多天,心悸胸闷未发作。遂将上方去鹿角霜,加仙茅10克、仙灵牌10克。加此二味温补肾阳的药物质润不燥,不同于桂枝附子可以久服而不伤阴。

   患者前后共服药50剂,12年顽疾得以痊愈。

   这个病例说明临床处方需以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治病必求本,方可药到病除。

三、知常达变

   由此可见,在中医治疗上,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根据“常”与“变”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临床上,各种疾病过程,其表现和机理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有时又掺杂着多种特殊变因。

 “因此,在知常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患者和疾病的具体特点,如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异,所处的空间与时间环境的区别,以及不同个体可能存在和主病相关的其他病与并发症等,而灵活权变。”陈主任说道。

四、因势利导

   在中医治疗中,因势利导是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顺应病程、病位、病势特点,以及阴阳消长、脏腑气血运行的规律,把握最佳时机,采取最合时宜的方式加以治疗,以最小的治疗成本达到最佳的疗效,同时,这也体现了治疗决策的效价比原则。

五、以平为期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环境之间,若能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即可使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从而保证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就整体而言,所谓治病,就是协调人体内环境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新的平衡。

六、综合防治

   关于综合防治,即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思想指导下,建立在多病因致病学说基础上的一种治疗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不仅与自然界想通应,而且与社会息息相关。

   最后,陈主任总结道:“中医治法有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气功、食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各种疗法的作用性质不同,作用程度有强弱,起效时间有缓急,维持作用时间也就各有长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