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哮喘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影子,一旦发作,就要跟随终身。不少人被确诊为哮喘后,容易病急乱投医。对此,专家强调,预防是防治哮喘的关键。
哮喘不能根治却可控制
小张今年30岁,两年来,他总觉得胸闷,气喘不过来,喘气时还有喘鸣声。气候变化时,这些症状尤其明显。他一直以为自己患了感冒或鼻炎,没有认真对待。直到最近,病情严重起来,小张甚至无法平卧,这才到市一院就诊。医生诊断,小张患上了哮喘。
据市一院副主任医师邵海燕介绍,哮喘的病因一般包括个体过敏体质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过敏体质包括遗传因素、过敏,环境因素包括周围环境中的尘螨、粉尘、细菌、病毒、刺激性气味以及气候变化等,这些都可以引起、诱发哮喘。
哮喘对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可威胁生命。所以,哮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邵海燕提醒:“由于哮喘与遗传因素有关,哮喘的发病年龄一般比较小,如果你反复喘息、气憋、咳嗽和胸闷,夜间、晨起状况明显加重,就应该去看医生。哮喘通过规范化的治疗,是可以被控制的。控制好病情,哮喘患者的生活可以和平常人的生活一样。”
哮喘需要长期治疗
哮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吸入激素等长期控制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首先,应该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并据此决定使用药物的剂量,为今后的长期治疗提供依据。哮喘患者必须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情况判断哮喘是否得到控制,决定用药的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邵海燕告诉记者,有些患者认为哮喘只需要在发作的时候治疗,不需要持续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哮喘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肺功能下降,甚至因为急性发作而死亡。
然而,对激素副作用的恐惧让很多哮喘患者不敢坚持长期规范用药。其实,口服或静脉使用激素治疗哮喘,每天使用的激素都是以毫克为单位,而吸入激素的有效用量远低于口服或静脉使用,通常以微克为单位。另外,吸入激素直接进入气管作用于气道,所需剂量较小,局部抗炎作用强。事实上,仅有不到1/100的量会进入血液,极少有副作用。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的药物大部分被肝脏吸收,因此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较少。
预防是防治
哮喘的关键
每一位患者都有自己的发病因素,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哮喘患者应查清自己的过敏原及发病规律。
邵海燕表示,有的哮喘患者对尘螨过敏,常年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症状,平时应该注意勤洗床单、窗帘,避免在室内使用地毯;有的患者对宠物毛发过敏,要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春天百花盛开,不少市民会去赏花,建议哮喘患者不要去,即使去也要佩戴口罩。此外,空气质量不好时也要减少外出。
邵海燕认为,哮喘患者应该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来证实并确定过敏原。一些过敏原确定后,还可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就是脱敏治疗),使哮喘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减少使用吸入激素的剂量和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