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温岭:公众微信助力亲人喜团圆

作者: 周旻澍 王凌云 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5-07 02:23:05

  5月6日午后两点多,正在温岭某超市打工的窦荣道突然收到同事发来的照片,“朋友圈照片上的人很像你两年前走失的母亲,现在住在医院里呢!”同事在电话里说。窦荣道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一开始觉得有点像,也不敢确认,发型不一样了。”他一边通知姐姐和兄弟,一边飞快地骑车赶往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当天下午三点半,当窦荣道在医院里见到李玉兰的时候,顿时落泪不止,“是我的妈妈,我找了她两年多了。”窦荣道说。随后,他的姐姐和兄弟也赶到医院,一家人抱着失散多时的老母亲痛哭不止。   

  两年前,阿婆去隔壁看婚庆走失

  2013年1月24日,农历腊月十三,是温岭传统的婚嫁吉日。租住在温岭市城东街道瓦窑头村的李玉兰去附近看当地人办婚庆,不幸走失。60多岁的李玉兰是河南人,有点轻微智障。“我家兄妹四人,大哥留在河南老家,我们三兄妹在温岭打工。妈妈上年纪,又患了老年痴呆,平时都跟我们住在一起。”窦荣道说,“那天,她去看附近的婚礼,一转眼工夫,我们就找不到她了。”  

  母亲走失后,由于找不到她的身份证,无法在公安局报案,姐弟三人便在温岭市太平街道、城北街道、温峤镇等地张贴了寻人启事。“甚至还到温岭市救助中心寻找母亲的消息,每天只要有空,都会骑车去找。”尽管如此,母亲仍然音讯全无。  

  车祸后,医院照顾“无名”阿婆800多个日夜

  2013年1月27日晚上,李玉兰因为车祸被送到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情况很严重,是重度的颅脑损伤,认知不行。手部骨折,肋骨骨折。”经过医院的精心诊治,阿婆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无法开口说话,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因为没有任何可以证明她身份的证件,也没有办法联系上她的家人,她的姓名栏上被填上了“无名”,成为了该院脑外一病区的病员。

  据医院负责交通事故绿色通道的朱小初先生介绍,车主在前期为她陆续支付了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之后医院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院方已经垫付了16万元。并帮她请了一位陪护,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喂饭、翻身、换洗衣物……医护人员在查房时,除检查她的病情,还时不时地跟她说话,唤起她对家人的记忆。

  800多个日夜,“无名”阿婆慢慢康复。今年4月28日,她从脑外一病区转到康复病区。6日下午,记者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陪护黄咏梅正在照顾阿婆,她是医院为李玉兰请的陪护。黄咏梅说,她来康复科一周左右,之前一位陪伴大姐照顾了她两年多了,自己现在主要是照顾她吃喝、擦身以及做些康复动作。“她的左手左脚有知觉,会抓东西,但脸上没有表情,也不会说话,右边几乎没有知觉。”   

  温岭公众助力微信圈 亲人喜团圆

  看着别的病人都有家人陪伴,而她却一直孤单着住在医院里,康复病区的护士王海华心里万分感慨。5月4日,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则微信,希望能帮助“无名”阿婆找到家人。“她在医院住了800多天 谁能帮她早日回家”“阿婆颅脑损伤遗留情感障碍较重,康复更需要家人照顾,希望亲们转发参与,帮助她早点回家。”6日上午,“温岭刑科室”等公众微信号相继发布这条消息,温岭不少微友的朋友圈被这条信息刷屏。强大的朋友圈再次发挥了它的影响力。温岭义工微信群里也发出呼吁:“无名氏”阿婆两年前因车祸入院,现已转入康复科,但因失语无法找到家人,孤单单地躺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床上。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希望这位母亲能早日和家人团聚。

  5月6日下午3点左右,李玉兰的小儿子窦荣道的同事看到了朋友圈发出的消息,迅速赶到了医院。“尽管两年多没见,妈妈变样了,但是我们还是一眼就能认出她。”接着,李玉兰的女儿、儿媳、女婿等陆续赶到了医院。孩子们围在病床旁边,抱着母亲激动落泪,病房的病友和家属们也纷纷被感动。 

  当天下午,当记者赶到病房的时候,看到康复科的护士长颜丽娜正在叮嘱阿婆家属。“把她放低一点,角度小一点,她平时躺得多一点,今天坐久了会晕的。”颜丽娜说,目前阿婆是用鼻伺管进食,吞咽会比较困难。

  当天开始,家人开始留在医院照顾李阿婆。“谢谢医院,谢谢所有转发微信的好人们!”窦荣道向医护人员感谢道。

  目前,警方正在核对与确认其家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