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市一院大门口挂上了一块新牌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合作医院,这标志着两家医院正式建立合作关系,邵逸夫医院的专家团队将定期在市一院现身,众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主动“联姻”邵逸夫 提升医院软实力
近年来,市一院围绕“质量提高、服务提升、学科发展”的宗旨,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医院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已连续多年在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名中跻身前十,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两年之内,市医疗中心(新院区)就要投入使用。在新的环境下,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面貌、新的形象。”市一院院长陈军政说,目前市一院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加快新院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转变服务理念,提升软实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市一院要借这次跟邵逸夫医院合作的“东风”,在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上有新的突破。为何偏偏挑中邵逸夫医院?“近年来,医院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不少发展瓶颈,我院一直以邵逸夫医院为学习标杆,希望借此次机会,扩大交流合作的范围,得到深入的支持与帮助。”陈军政说,市一院向邵逸夫医院提出“联姻”请求,正是看中它的“不同之处”。
邵逸夫医院是一家年轻的医院。它始建于1994年,在短短21年时间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实施科学管理,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邵医模式”。建院伊始,邵逸夫医院即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专家团队加盟管理。
“说起来,这家医院跟我们有很深的渊源。”陈军政说,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是国内和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温岭籍医学专家和管理专家。他对家乡医疗事业非常关心,2013年还被聘为市一院的名誉院长。2011年,市一院成为邵逸夫医院19家协作医院之一,多次安排人员到邵逸夫医院学习取经。
城市医院牵手基层医院 助力合作办医
“双下沉、两提升”是我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探索。按照省卫计委相关规定,为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像邵逸夫医院这样的大医院需要对接下级医院,但由于已对接多家医院,它对后续寻求合作的医院要求很高。
据介绍,在与邵逸夫医院洽谈合作方案期间,有三四家县级医院也希望与邵逸夫医院合作,不过结合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医院建设水准、当地经济实力等,“邵逸夫医院最终将橄榄枝抛向了我们。”
对于这次合作,邵逸夫医院也非常重视。记者了解到,4月初,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举行了合作洽谈会。邵逸夫医院对市一院总体情况进行调研后,给出了肯定意见,认为“两院有合作的桥梁和基础”。此次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联姻”,采取更加深入的紧密型合作模式,除了在医疗技术指导上有合作,医院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和资源共享等也有涉及。
“通过全面的院际合作,希望提升市一院的医疗技术与管理、服务水平,综合实力基本达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水平。”陈军政认为,邵逸夫医院与市一院合作,可谓“城市医院牵手基层医院”,“通过他们的带教和指导,为我院医生带来更好的交流、学习机会,也有助于提高我院医疗水平及帮助建设医学人才队伍,更关键的是为群众就医提供方便。”
学科结对合作 打造品牌优势
据陈军政介绍,早几年医院提出寻求医学合作、指导的理念,多个科室与杭州、上海一些医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但合作层面仅停留在科室与科室之间,“我们一直在寻找院级‘合作伙伴’。”
陈军政说,此次谋求与邵逸夫医院合作,是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学人才下沉”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是实现医院服务和技术“两提升”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邵逸夫医院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品牌优势,提升市一院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和区域竞争力,让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根据邵逸夫医院与市一院的合作方案,目前双方已确定微创外科、肝胆外科、骨科、耳鼻咽喉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为首批重点合作学科。邵逸夫医院将利用现有的优势学科资源,每月轮流派出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到我市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手术示教等技术指导,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发等,使优质资源、强势学科辐射下来。据悉,市一院每个合作科室将选出2名医务人员,参照导师制由邵逸夫医院相关科主任重点培养。
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实现医疗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把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基层,助力合作办医,更好地发挥县域医院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