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朱丹君 通讯员王超美文/图)5月1日是第20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为进一步普及哮喘防治知识,规范哮喘的预防及诊断治疗,4月27日,市一院呼吸内科联合儿科,在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开展了“世界哮喘日”义诊科普活动。
哮喘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较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在儿童中,哮喘病的传播更为广泛。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GINA)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哮喘病的困扰,而我国也有3000万哮喘患者,且患病人数一直持续增长。
本次义诊由呼吸内科和儿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涵盖了儿童和成人哮喘。活动主要采用现场咨询、科普讲座等形式,使参与民众不仅收获了哮喘防治相关知识,还了解到哮喘防治从儿童抓起的重要性。
“过敏与哮喘关系密切,在4至6岁的孩子中,哮喘的发病率较高。”义诊现场,一位儿科医生表示,儿童哮喘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症状反复发作,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有关;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该院呼吸内科主任邵海燕在讲座出提出,哮喘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急性发作时易危及生命。目前哮喘患病率高,多数患者治疗不规范,疾病控制率低,反复急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依从性差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依从性良好的患者疾病控制状况更好。”邵海燕强调,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切不可随意停药,以免病情复发,在哮喘发作时应使用急救药进行辅助治疗以缓解症状。药物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非常关键,哮喘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达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