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朱丹君 通讯员王凌云)5月12日,由市一院承办的2018年浙江省医院协会县(市)医院管理分会学术年会上,多家医院分享了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管理经验。
DRGs起源于美国,从2004年开始引进国内。它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情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把病人分入若干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费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集质量管理、付费方式、绩效考核于一体的手段。
“目前,浙江省开展的DRGs主要用于绩效管理,用数据来评价一家医院做得好不好。”市一院质量改进处主任滕英表示,“以往,判断一家医院怎么样,都是从口碑、医院科研能力和SCI论文数量方面判断,缺乏对疾病治疗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综合判断。DRGs则是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专科服务能力等不同维度,对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估。”
2017年,滕英刚刚担任质量改进处主任,她拿到了一份浙江省综合性三级医院DRGs绩效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医院在2016年浙江省三级乙等医院排名中疑难病例、三四级手术占比均列第七。医院的医疗服务绩效真的如此吗?她对每一项指标进行了仔细分析,最后发现,DRGs关乎医疗质量、绩效评价,与病案首页填报和信息系统等也息息相关。
为此,该院质量改进处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组织了多次各个层面的培训,对DRGs进行全面推广和解读。随着DRGs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该院在病案首页填报、医疗质量评价、医院绩效评价和医保付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进步,院内各部门联动也十分顺利。今年以来,该院还将DRGs工作纳入科室月考核和科主任年终绩效考核。
从该院DRGs的各项数据,可以反映出该院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已经收到较好的成效。2018年一季度,市一院的CMI(消费者用药信息)值为0.89,已达2017年浙江省中位数(0.88)水平,疑难病例(RW≥2)值2.97%,超过2017年的2.66%,出院者平均费用、平均住院日、三四级手术占比均得到提升。
目前,DRGs管理模式正逐步撬动着该院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医院病种结构逐步改变,促进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