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王凌云 记者 朱丹君
“痛就忍着”,这是很多人生病时的想法。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需求。
近日,记者从市一院了解到,从2016年1月开始,该院启动无痛医院建设,以期降低患者的疼痛。
让急慢性疼痛患者不再疼痛
无痛医院是让病人在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及治疗,包括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临床中最常见和最有必要重视的疼痛。在急性疼痛治疗方面,市一院开展的无痛技术包括无痛手术、无痛检查和无痛治疗。主要应用于分娩、流产、术后镇痛,以及胃肠镜检查、关节置换等。
慢性疼痛包括癌性疼痛及非恶性慢性疼痛性疾病。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目前,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市一院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除了癌痛患者,还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肩痛、腰腿痛患者。
规范疼痛管理,多模式建设无痛医院
术后疼痛作为一种伤害性疼痛,严重影响着术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建立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非常重要,医院通过建立急诊疼痛管理(APS)小组,对术后疼痛患者进行规范的镇痛管理。当患者需要手术,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术后为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控制给药。手术室疼痛专科护士还会每天为全院镇痛泵患者进行查房,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和回收镇痛泵。
该院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及胸外科等9个病区展开试点。当患者入住无痛医院试点病区,医护人员会评估入院患者的疼痛等级,并根据0~10的级别分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提前镇痛、多模式镇痛、联合镇痛等模式,给予患者包括镇痛、心理、营养在内的全方位综合治疗,让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该院血液肿瘤内科于2013年获省卫生厅“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在血液肿瘤内科的病人大多数是癌症中晚期的患者,让人难以忍受的癌痛,使不少患者失去了治疗疾病和生活的信心。医护人员在癌症患者入院时就进行了癌痛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规范化止痛,让病痛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恢复抗癌信心。
开展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疼痛是继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长期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重构,导致疼痛疾病的进展愈加难以控制。及早控制疼痛,可以避免或延缓这一过程的发展。”该院血液肿瘤内科郭君宾表示,“建设无痛医院,为患者提供了方便、经济、可及的疼痛治疗,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该院还开展全院性培训,转变了医护人员的疼痛治疗理念,提升了专业素养。同时规范病历书写,规范合理用药及药品保管,各试点科室开展疼痛病例自查和电话随访,相关职能科室每月开展检查。
除了在医疗和护理上帮助患者解除生理和心理的病痛,医院还开展了一系列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先后在院内开设了咖啡馆、休闲书吧及心理咨询门诊,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疏导、“丑小鸭”患儿关爱公益活动等,多形式、多方位地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从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全方位的照顾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该院质量改进处主任滕英表示,无痛化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无痛医院能让患者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将疼痛降到最小化,促进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减少相关并发症,让患者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