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弃名和利,献出善良心。”日前,68岁的张桂明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温岭日报社,将一首《医务颂歌》的诗交到记者手中。老人是一名诗歌爱好者,他希望通过本报弘扬新时代医务人员高尚的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春节期间,张大伯的妻子陆阿姨得了胰腺炎,后到市一院住院。入院前,医务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做了相关检查,后发现陆阿姨十二指肠底端有个肿瘤。“幸好发现得早,医院还联系了邵逸夫医院专家给做了手术。”张大伯说。
由于做的是大手术,陆阿姨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过年期间,张大伯留在医院照顾老伴。“大过年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放弃与家人团聚,放弃休息,长年累月为病人忙碌而操心。”这种敬业精神,令张大伯感动。
“我们在病房住了44天,隔壁病床换了七八拨人。”张桂明说,晚上护士也没有好好休息,一晚三四次过来巡查,“他们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很认真、负责,服务态度热忱。”术后,陆阿姨恢复良好。
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敢于舍弃自己的名和利,奉献出一颗善良的爱心,情操非常高尚。”为此,张大伯写下这首《医务颂歌》来赞颂奋战在医疗战线上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希望将这种医德发扬光大。
张大伯家在泽国,他说之前很少跟医生打交道,后来退休后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伴也有高血糖,跟医生的接触才慢慢多了。“市一院神经内科鲍贤俊主任,还有急诊创伤外科林信斌副主任医师和王强医生,服务态度都很好。”张大伯说。
此外,张大伯还向记者说起一件事。入院前,陆阿姨因皮肤瘙痒到个体医生那里买药膏。结果,药没买来,反而拿来了很多中药。事后,陆阿姨还出现了很严重的中毒反应。“看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有了鲜明的对比,张大伯发出这样的感叹。
“诊师尽可敬,复体更高兴。十要谈壮健,智者居安平。”最后,张大伯在诗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