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情工作、守护健康,在一线为医学事业奉献光阴之时,一代又一代温岭一院人见证了医院发展的变迁。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殊不知在医路上的相知相伴相遇和相惜,才最珍贵又浪漫,交织在辛苦中的幸福和不忘初心的坚守,或许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懂......
不论时光怎样变迁,医院始终就像家一样,他们在这里同行,庆祝祖国母亲的70华诞
神经内科金友雨主任医师与病案室的李旭阳副主任护师在医院携手度过了近35年,在医院见证着变迁与发展。从1985年结识于台州地区精神病医院后,他们在医学之路上开始了相互扶持的开始,也经历了医院六位院长的接替。
从1980年开始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留给金友雨最深刻的印象是,当时医院才仅仅只有390多位职工,而今早已突破了2000多人,而神经内科团队也是从他眼皮子底下一点一滴壮大。“当时的医院人最多也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食堂,那时候我们连开会都放在了食堂里,七八张桌子大家常常就围着坐。”金友雨笑着说道,“而我们科室那时候还未成立,直到1996年才拥有独立病房,科室更从最初的4个人扩大到现在的31人,对病人来说最大的变化也是就医环境的改善。”
而妻子李旭阳也从新生儿科的工作转换为病案室,在多年的生活工作中,金友雨坦言他们俩在医院双职工里也算是相伴颇久的一对夫妻,陪伴不是在生活中,而是在值班下。由于两人的目标都是以病人为重,多年前的他们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医院里,这让他们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时光开始拉长,逐渐以医院为家。如果遇到了不同班次的时间段,不管是其中一个人谁先下班,都会默契的为对方准备好饭菜,马不停蹄地送到病房里。就这样他们团聚在各自的病房或值班室里,从旧年到新年,从岁末到年初,曾在老院的窗口看着2000年第一缕曙光升起,也在祝福声中迎接过一个又一个春节,更一起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特殊时期,还有医院的搬迁......虽然繁忙但彼此鼓励,有了辛苦也一起担当,他们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患者的健康。
今年是金友雨从医的第40个年头,是妻子从医的第35年,也是他们的外孙女刚满了3周岁的一年,随着值班时间的减少,他们慢慢地多了和家人沐浴闲暇的快乐,但医院对于他们来说,始终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经历着生命的新旧更替,品尝着岁月给他们医路途中的五味杂陈,庆祝祖国母亲70岁生日。
从同窗到同事,他们在医路中相互扶持,不仅等到了宝贝们的到来,也一起铭记祖国70岁“生日”
怀抱着同样救死扶伤的从医梦想,选择当医生让他们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相遇。从7年的大学同窗到2009年一起参加工作并结为夫妻,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他们陆续迎来了2个宝贝的诞生,他们是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君峰医生和中西医结合科沈培红医生,到今年为止已相守走过锡婚(结婚十年)。
对他们而言,十年的医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彼此相伴的岁月里,医院不仅成为了他们坚守生命的特殊场所,更是彼此互相扶持、砥砺前行的动力,而在加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这十年,也是他们见证医院的发展,历经医院的搬迁,感受着医院发展蜕变的十年。“医院变化真的太大了,最大的应该是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服务的提升。”陈君峰和沈培红开心地表示。原来,在老院的时候,工作区域比较有限,工作环境远远没有现在来的宽敞舒适,而2017年医院搬迁后,智能便捷的门诊、宽敞干净的病房和医生办公区还有各类齐全的设施不仅给患者带来舒心与便捷,也给医生们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看诊体验。
为了关怀职工,医院专门为职工们添置了爱心早餐,值班结束后收到热腾腾的早饭,整晚的疲乏也消除了不少。
工作的忙碌和职业的特殊,让陈君峰和沈培红常常没能一起抽身到生活中,也较少有一起相聚的闲暇时光,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多了对彼此的理解和体谅,并且即使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他们也经常鼓励宽慰彼此。而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他们总是默契得达成一有空就陪伴的共识。“我忙的时候,他有空就主动来照顾孩子,特别感谢他的付出。”沈培红说道。而陈君峰则表示:“相伴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彼此相濡以沫,共同进步,希望以后的更多十年,我们继续相守,彼此扶持,取得更大的成绩,也祝愿医院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今年是建国70周年,沈培红下班后还与医院几十位同事一起参加了文化馆组织庆祝祖国建立70周年的合唱团排练,用她的话说,参加合唱是忙碌生活的一种调味剂,尤其在今年这个特殊的一年,更是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