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聚焦医共体】借助村志愿队,打通基层就医“最后一公里”

作者: 文/朱丹君&王凌云 图/王凌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05 16:37:59

       建议采取网格化管理,对于行动不便或无家人陪同的老人,可以联系村里的志愿者帮忙,医院将优先为他们安排看诊、做检查。

       12月3日下午,在温峤镇茅洋村,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温西分院副院长林国兵、张颖丽,与村支部副书记陈雪燕、村志愿者等围坐在一起,商谈群众就医需求,尽力打通基层就医“最后一公里”。

       为什么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想出这个点子,还要源于一次义诊。10月8日,林国兵带队来到下村居,上门开展男性前列腺肿瘤筛查项目。“在筛查时,我们发现有阿公便血大半年了,还拖着不去治疗,还有人背上长了个大脓包,不知到哪里就医。”

       “早期前列腺癌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在出现骨痛、腰痛等症状时才去就诊,往往已是晚期。筛查的目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少,还能提高治愈率。”令林国兵感到万分惋惜的是,明确被诊断出患有前列癌的,通知单发下去了,患者却迟迟没有来复诊,“后来,我们一打听,有老人说,孩子外出打工了,不方便前来就诊。”

       “之前,我们村里组织过农民健康体检,有老人腿脚不便,加上没有家人陪同,就懒得去参加了。”温峤镇茅洋村支部书记王文明表示,茅洋村有1900多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约有100人。得知这一情况,茅洋村立即组织志愿者,通过走访劝说,为老人提供免费接送、陪同体检等服务。

       “很多老人一开始不好意思开口,但是体检回来都感动地热泪盈眶。”村支部副书记陈雪燕是位热心人,在村里开展志愿服务多年,“前期我们去摸摸底,到时我们可以建立一份爱心结对表。碰到突发疾病的,也可以打电话找志愿者帮忙,我们尽量做实、做细这项服务。”

      “村子里不少老人都是看着我们长大,能为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感觉很有意义。”去年9月,在工量刃具上班的朱先生自愿加入茅洋村志愿者,他告诉记者,他们对村民家的情况都比较熟悉,老人们对志愿者也是知根知底,做起好事来不会有太多顾虑。

       “志愿者都有各自的工作,尽量不耽误他们的时间。”林国兵表示,由自愿者开车送来的患者,可以优先安排看病、进行B超等检查。主要针对子女在外做生意顾不上,看病不方便的老人,可以由自愿者提供免费接送、陪诊等。

变“群众跑”为“医生跑”,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现在温岭一院专家长期在这里坐诊,方便得很。”温西分院张颖丽副院长说,医共体总院下派了9位专家定期到温西分院开展门诊、查房,另外有3位医务人员常驻康复病区,“我们还派人到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学习。”

       据温岭一院医共体副主任吴旭丽介绍,温岭一院医共体大力推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变“群众跑”为“医生跑”,并开展业务帮教,有助于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足,资质不足问题。村民就近就医,有序转诊,一方面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医保报销政策,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外出就医的交通和生活负担。

      “一般市民来看专家,挂号费要17元,如果是我们签约团队服务群众,可以免10元,个人只要支付7元就可以了。”张颖丽告诉记者,除了挂号费有优惠,患者在双向转诊、住院等方面报销比例还可提高3%。

      “以前有病就熬着,不知道到哪里看病,现在签约医生经常给我们检查身体。还有大医院专家来坐诊,看病方便得很。”得知这个消息,村民们都欢喜不已。“前几天,我在温西中心卫生院找邵海燕(温岭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看过病,邵主任讲得特别细致。万一病情有变动,我们也能及时跟医生沟通。”一位老人说。

      据了解,温岭一院有37位专家下沉到10家分院,进行门诊坐诊、查房,并开展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温岭一院医共体建立了11个全-专科联合门诊,专科医生融入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指导、上门服务。为进一步完善分诊诊疗,慢病管理筑牢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