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了全国,也肆虐着温岭这座城市,而为了保护全市人民的安全,不让病毒有机可乘,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这群党员医务工作者像一群战士们,他们穿戴隔离衣、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鞋套,严严实实地将自己包裹起来,一步步地迈进了隔离病房,当市民们都其乐融融地欢度佳节时,他们却远离亲朋,在最危险的病毒前相互鼓舞,日夜守护,并肩而战。
“隔离病房离我这么近,我一定要去的”
马春莲是医院第一批进入到隔离病房的一名医生,身为内四支部书记,在感染科工作了近30年的她在接到医院通知后,毅然决然地留在了隔离病房里,这个决定她没有犹豫过,她知道这不仅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更是发挥自己在感染科所有经验和所学之时。“因为很多患者都是原先就住在了病房,我留下来一来对病情熟悉,对患者有交待,二来隔离病房离我这么近,我一定要去的。”
从1月19日开始到1月25日(正月初一),马春莲一进隔离病房就没出来过,吃饭、睡觉、查看患者病情……一刻都停不下来,而繁忙也总是让她顾不上吃饭,由于工作的特殊,医院在中午为大家配备的工作餐送病房服务,而她总是等到下午一两点钟才想起来吃,甚至来不及的时候干脆中晚一顿“粗暴”解决。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但马春莲告诉此刻的自己必须和战士一样,发挥出自己的责任,相信凭借团队、医院和社会各届的努力和支持,这场仗一定会胜利,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
“有了团队小伙伴的力量,这场战役才有意义”
和马春莲一样,陈君峰也是一位在隔离病房里值班的党员医务工作者,投入呼吸疾病诊治工作的十一年来,他一直热爱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一次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同样选择了挺身而出。当收到医院通知后,陈君峰立刻来到了位于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隔离病区,换好隔离装备后,他和同组的梅琴、夏晨梅、林晓阳和吴永宁等几位医生一起进入了隔离病房。不过半天,陈君峰被隔离服层层武装的身体开始发热出汗,汗水一点点浸透了上衣,加上带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时不时会起雾气,加上封闭的着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和不便感也给工作带来不少麻烦。但好在看到还有同组的小伙伴一起战斗,如果一起战斗到了最后胜利,岂不是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这些小困难还算什么,这让陈君峰觉得是件值得的事情。
接下去还有未知的夜等着自己守下去,也有很多个病例和治疗方案等着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一个人的力量像一束微弱的光忽明忽暗,但一群人的力量就能激发激情,让光更亮,照得更远。“有了团队小伙伴的力量,这场战役才有意义啊。”陈君峰告诉自己,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战斗,同时他也想告诉家人别担心,照顾好自己,“这几日不断有其他医院的同行加入,也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努力。”
“抱着必胜的信念,我早已做好了准备”
身为党员的陈锦文,和许多一线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一样,她也挑起了职守隔离病房的重任。原本准备上交请愿书的她还没来得及和家人解释,收到医院通知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将早已打包好的换洗衣物带到了病房,也在病房给自己过了一个生日。
原来,陈锦文之前在感染科工作过17年,对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有一定经验,参加这次前线工作是她深思熟虑过的,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不过在和家人沟通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家的拦阻,尤其是自己13岁的儿子。“妈妈,你为什么要去呢?”出于对自己的担心和牵挂,儿子对于陈锦文的决定极度反对。“因为妈妈是医务人员啊,妈妈也是党员,前线就像打仗,总要有人冲上去才能赢吧,不要担心,妈妈会安全回家的。”在一番劝说和交代下,儿子反复询问陈锦文病毒的知识,才被慢慢说服并理解了自己。
来到病房后,陈锦文同样也忍受着护目镜起雾带来的麻烦,扎针看不清,她得花上比平时多一倍时间,而担心喝水和上厕所的功夫会拖慢了忙碌的救治工作,陈锦文不敢喝水,也不敢上厕所,穿戴防护服的她一穿就是一天。即便是工作环境严苛许多,陈锦文依然被医院的温馨举动感动了。原来,医院为了让病区里的医护人员们能补充好蛋白质和维生素,用充沛的精力做好前线工作,医院食堂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美味的工作餐和新年贺卡,让他们也能在病房里度过一个非凡的春节。
此外,陈锦文还经常鼓励着身边的同事们,我们要拥有狼一样的精神,充满激情,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一起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