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破了春节期间的祥和团圆,为它蒙上阴霾。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有病魔和疫情,更有大爱和逆行。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在这场与看不见的病毒的生死较量之中,白衣战士以最美逆行奏响生命之歌,逆风前行的身影让人热泪盈眶。乘风破浪会有时,感恩最美逆行者。
电视里播放着歌颂着一批批从全国各地奔赴湖北支援的白衣战士,广播里传出一件件赞美最美逆行者的故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尤其医务人员,各尽职责,连成万钧之力,携起手来击溃病魔。这些不辞辛劳,不畏生死的奔赴武汉救援的医务工作者当中,也有我曾经共同学习5年的同窗好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05级涉外护理学生。
你们是新时代最美、最可爱的逆行者,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你们冒着风险毅然走在抗疫第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你们不愧是“最美临医人”。而我的身边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感人模范,也发生了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迹,一句又一句感人的话语,让人在这个寒冬感觉到了浓浓的暖意。看到同仁们前赴后继,甚至有人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心里五味杂陈。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在医院发出支援疫情一线的号召时,我们科的女医生,青年党员,青年文明号成员连梦佳,她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踊跃报名,选择逆行而战。她是神经内科三\脑血管病中心第一批参与隔离病房工作的医生。没有人生来是英雄,她是普通人,她害怕过,90后的她还没有结婚,没有谈恋爱,怕自己一去不复返;她是女儿,是姐姐,她怕万一自己怎样,她爸妈怎么办,妹妹还小,谁来照顾爸妈。但是她是医生,更是党员,所以她仍然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线,不能与常年在外经商的父母共度春节,甚至来不及与父母道上千言万语,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梦佳的话:“裹得连爹妈都不认识自己了”。“想家人了,就看看照片,照片里的一家四口是永远在一起的”。我作为神经内科三\脑血管病中心青年文明号号长,向她发出请求,传我几张照片,作一月份的台账,她说: “没有好点的照片,只有一张在培训穿脱隔离服时的照片。”过了一周,她传了我几张她的工作照,害羞的对我说:“随便选随便挑”。照片里穿着厚重的隔离服的她,看着镜头,露出阳光的笑容。那是对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信心和美好信念,也传递着在危难面前无所畏惧,用真情坚守着每一份希望。
张周,敦厚老实的山东籍医生,是去年年底刚入职脑血管病中心,来到我们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亦是党员,虽然言语不通,而且刚刚熟悉本科室的环境,但他毅然请命进入隔离病房参与疫情抗击,去另一个陌生环境开始一轮新的熟悉,新的任务,新的使命。照亮黑暗,守护生命。
李勇昂,他是一位2岁男孩的爸爸,他也一直是先进的楷模。人长得帅,课讲得好,球打得棒,步也跑得快,在三甲办需要医生时他义不容辞地去三甲办工作,病房和三甲办之间两头跑,几乎每天在医院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儿子都快不认得我了。”如今,医院隔离病房需要医生,严重疫情下的湖北需要医生,李医生又主动请缨援鄂以及支援本院抗击疫情一线医疗队。
在这样的时刻,医生们勇往无前,不论男女,不论老少,我们护士也是当仁不让的,虽然护士是与感染患者接触时间最久的人群,也是最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护士们仍然用救死扶伤的心、逆向而行的身影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弘扬"博爱奉献照亮生命"的南丁格尔精神,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故事为公众安全"守岁",温暖了寒夜的星空,在抗疫历史卷轴上谱写一段伟大的篇章。
对于医疗行业,这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在不断传出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她,林珍丽,医院胸外科护士,潜力护士,造口专科护士,精英骨干,她明知危险,却砥砺前行,主动驰援湖北。珍丽是医院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支援湖北的护士之一。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若有战、召必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年前我们曾经一起去台州市中心医院参与继教学习如何带教好实习生和新同事,那时我们是第一次相识。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有主见,非常上进,好学,话不多,很腼腆的姑娘。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外表看着柔柔弱弱的女孩却做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在出发之前,她果断的剪了留了二十年的长发,成了一名“假小子”。这是她对战役的决心和对病人的深情。清爽的短发,坚定的眼神,珍丽自然是最美的。出发前一晚,我和她唠叨了一些:“袜子多带点,内穿外穿的保暖衣服多带点,听说那边不能开空调会冷,还有自己多带点口罩万一不够,还有女生的私物别忘了,还有内衣裤,还有还有……”千言万语。“好的好的,谢谢,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她温柔的说。从到荆门那天起,她就一直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熬着”。因为她知道首战用她,是温岭一院对她的高度信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巾帼勇士林珍丽,我为你自豪,能和这样优秀的你曾经共事是我的荣幸。高昂的斗志,无畏的气概,愿我们的勇士早日平安凯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句被视为医学人文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金玉良言,治愈,帮助,安慰,在全国各地抗击疫情一线的最美护士们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疫情是残酷的,但是防护服下那一个个看不清面孔的身影用抒写着病房里的温暖。童小利,副主任护师,资深党员,是女儿,是妻子,更是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妈妈,于2月底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她说:“防护措施很到位,她倒是一点都不担心感染问题。”“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体现的是她的医者担当,彰显的是她无畏逆行的坚定信念。她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我知道疫情面前她当然无所畏惧,她唯一牵挂的应该就是她女儿的功课。小利对女儿要求向来很高,各种学习培训,舞蹈唱歌,琴棋书画,游泳等等,她的女儿是我们所有同事眼中的全能小才女。有这么优秀的女儿,妈妈的付出功不可没。进入一线疫区后意味着她会有一个多月见不着女儿,包括她最担心的女儿的功课,但是她还是毅然选择进入隔离病房,坚守疫区。被问及女儿功课时,她笑着说:“管了那么久,当是给自己放个假吧,也给女儿一次自由成长的机会。说不定没有她的唠叨,女儿可能更自觉,这是女儿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不可能管她一辈子的”。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她自己是最后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人!” 同样的,我向她请求照片,看到她被口罩磨红的面颊,护目镜下成串的汗水,彻夜坚守的脸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心疼她。加油,小利老师!
疫情让人和人隔远,战疫让心与心贴近。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凡人身上闪耀的英雄光环。金宇梦,非常漂亮的95后小姑娘,老实说平时的她并不起眼,但是在疫情面前,他却毫不犹豫的主动报名去我院隔离病房。经过培训后正在待命。她的措辞:“我年轻,我抵抗力好,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不像科内其他老师,隔三岔五感冒,还拖家带口的,我去刚刚好,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孩子,你是你爸妈的宝贝啊!此时的小金让我刮目相看,我觉得她比平时更漂亮,更闪亮。
我身边的同事让我自豪与骄傲,近朱者赤,我当然也是棒的。即使是一个螺丝钉,也要牢牢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岗位上工作了10年,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向党员看齐。入党以后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愿意付出什么。我的家人对我也很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在护理部向全院同仁发出倡议书时,我,一对5岁双胞胎男孩的妈妈,也主动报名支援本院的疫情一线。当我向家人告知我的决定时,儿子们抱着我的大腿,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妈妈,你要戴好口罩,认真洗手,不能感染传染病。”“好的,儿子们,妈妈会保护好自己的。”这是我对我儿子的承诺,我相信如果我去了一线这将对自己也是一次锻炼、一个磨砺、一次洗礼。我已经做好准备。
疫情期间,各个村设卡口,虽然交通不便,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岗位。无缺席,不搞特殊,一切工作井然有序。虽然可能人手不够,口罩等物资紧缺,我们也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抗击一线的伙伴是勇士,其他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也都是不平凡的!向最美的人儿们致敬!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就没有迈不过的坎。灾难来临,方知生命的可贵;勇于担当,承接使命,更显生命的不朽。积水成渊,聚沙成塔,疫情残酷,却有千万种勇敢在溯洄,在汇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赢!医与疫,愿终一日,有医无疫。阴霾终散去,静待暖春来。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破了春节期间的祥和团圆,为它蒙上阴霾。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有病魔和疫情,更有大爱和逆行。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在这场与看不见的病毒的生死较量之中,白衣战士以最美逆行奏响生命之歌,逆风前行的身影让人热泪盈眶。乘风破浪会有时,感恩最美逆行者。
电视里播放着歌颂着一批批从全国各地奔赴湖北支援的白衣战士,广播里传出一件件赞美最美逆行者的故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尤其医务人员,各尽职责,连成万钧之力,携起手来击溃病魔。这些不辞辛劳,不畏生死的奔赴武汉救援的医务工作者当中,也有我曾经共同学习5年的同窗好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05级涉外护理学生。
你们是新时代最美、最可爱的逆行者,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你们冒着风险毅然走在抗疫第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你们不愧是“最美临医人”。而我的身边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感人模范,也发生了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迹,一句又一句感人的话语,让人在这个寒冬感觉到了浓浓的暖意。看到同仁们前赴后继,甚至有人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心里五味杂陈。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在医院发出支援疫情一线的号召时,我们科的女医生,青年党员,青年文明号成员连梦佳,她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踊跃报名,选择逆行而战。她是神经内科三\脑血管病中心第一批参与隔离病房工作的医生。没有人生来是英雄,她是普通人,她害怕过,90后的她还没有结婚,没有谈恋爱,怕自己一去不复返;她是女儿,是姐姐,她怕万一自己怎样,她爸妈怎么办,妹妹还小,谁来照顾爸妈。但是她是医生,更是党员,所以她仍然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线,不能与常年在外经商的父母共度春节,甚至来不及与父母道上千言万语,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梦佳的话:“裹得连爹妈都不认识自己了”。“想家人了,就看看照片,照片里的一家四口是永远在一起的”。我作为神经内科三\脑血管病中心青年文明号号长,向她发出请求,传我几张照片,作一月份的台账,她说: “没有好点的照片,只有一张在培训穿脱隔离服时的照片。”过了一周,她传了我几张她的工作照,害羞的对我说:“随便选随便挑”。照片里穿着厚重的隔离服的她,看着镜头,露出阳光的笑容。那是对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信心和美好信念,也传递着在危难面前无所畏惧,用真情坚守着每一份希望。
张周,敦厚老实的山东籍医生,是去年年底刚入职脑血管病中心,来到我们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亦是党员,虽然言语不通,而且刚刚熟悉本科室的环境,但他毅然请命进入隔离病房参与疫情抗击,去另一个陌生环境开始一轮新的熟悉,新的任务,新的使命。照亮黑暗,守护生命。
李勇昂,他是一位2岁男孩的爸爸,他也一直是先进的楷模。人长得帅,课讲得好,球打得棒,步也跑得快,在三甲办需要医生时他义不容辞地去三甲办工作,病房和三甲办之间两头跑,几乎每天在医院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儿子都快不认得我了。”如今,医院隔离病房需要医生,严重疫情下的湖北需要医生,李医生又主动请缨援鄂以及支援本院抗击疫情一线医疗队。
在这样的时刻,医生们勇往无前,不论男女,不论老少,我们护士也是当仁不让的,虽然护士是与感染患者接触时间最久的人群,也是最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护士们仍然用救死扶伤的心、逆向而行的身影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弘扬"博爱奉献照亮生命"的南丁格尔精神,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故事为公众安全"守岁",温暖了寒夜的星空,在抗疫历史卷轴上谱写一段伟大的篇章。
对于医疗行业,这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在不断传出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她,林珍丽,医院胸外科护士,潜力护士,造口专科护士,精英骨干,她明知危险,却砥砺前行,主动驰援湖北。珍丽是医院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支援湖北的护士之一。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若有战、召必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年前我们曾经一起去台州市中心医院参与继教学习如何带教好实习生和新同事,那时我们是第一次相识。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有主见,非常上进,好学,话不多,很腼腆的姑娘。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外表看着柔柔弱弱的女孩却做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在出发之前,她果断的剪了留了二十年的长发,成了一名“假小子”。这是她对战役的决心和对病人的深情。清爽的短发,坚定的眼神,珍丽自然是最美的。出发前一晚,我和她唠叨了一些:“袜子多带点,内穿外穿的保暖衣服多带点,听说那边不能开空调会冷,还有自己多带点口罩万一不够,还有女生的私物别忘了,还有内衣裤,还有还有……”千言万语。“好的好的,谢谢,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她温柔的说。从到荆门那天起,她就一直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熬着”。因为她知道首战用她,是温岭一院对她的高度信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巾帼勇士林珍丽,我为你自豪,能和这样优秀的你曾经共事是我的荣幸。高昂的斗志,无畏的气概,愿我们的勇士早日平安凯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句被视为医学人文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金玉良言,治愈,帮助,安慰,在全国各地抗击疫情一线的最美护士们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疫情是残酷的,但是防护服下那一个个看不清面孔的身影用抒写着病房里的温暖。童小利,副主任护师,资深党员,是女儿,是妻子,更是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妈妈,于2月底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她说:“防护措施很到位,她倒是一点都不担心感染问题。”“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体现的是她的医者担当,彰显的是她无畏逆行的坚定信念。她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我知道疫情面前她当然无所畏惧,她唯一牵挂的应该就是她女儿的功课。小利对女儿要求向来很高,各种学习培训,舞蹈唱歌,琴棋书画,游泳等等,她的女儿是我们所有同事眼中的全能小才女。有这么优秀的女儿,妈妈的付出功不可没。进入一线疫区后意味着她会有一个多月见不着女儿,包括她最担心的女儿的功课,但是她还是毅然选择进入隔离病房,坚守疫区。被问及女儿功课时,她笑着说:“管了那么久,当是给自己放个假吧,也给女儿一次自由成长的机会。说不定没有她的唠叨,女儿可能更自觉,这是女儿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不可能管她一辈子的”。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她自己是最后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人!” 同样的,我向她请求照片,看到她被口罩磨红的面颊,护目镜下成串的汗水,彻夜坚守的脸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心疼她。加油,小利老师!
疫情让人和人隔远,战疫让心与心贴近。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凡人身上闪耀的英雄光环。金宇梦,非常漂亮的95后小姑娘,老实说平时的她并不起眼,但是在疫情面前,他却毫不犹豫的主动报名去我院隔离病房。经过培训后正在待命。她的措辞:“我年轻,我抵抗力好,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不像科内其他老师,隔三岔五感冒,还拖家带口的,我去刚刚好,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孩子,你是你爸妈的宝贝啊!此时的小金让我刮目相看,我觉得她比平时更漂亮,更闪亮。
我身边的同事让我自豪与骄傲,近朱者赤,我当然也是棒的。即使是一个螺丝钉,也要牢牢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岗位上工作了10年,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向党员看齐。入党以后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愿意付出什么。我的家人对我也很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在护理部向全院同仁发出倡议书时,我,一对5岁双胞胎男孩的妈妈,也主动报名支援本院的疫情一线。当我向家人告知我的决定时,儿子们抱着我的大腿,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妈妈,你要戴好口罩,认真洗手,不能感染传染病。”“好的,儿子们,妈妈会保护好自己的。”这是我对我儿子的承诺,我相信如果我去了一线这将对自己也是一次锻炼、一个磨砺、一次洗礼。我已经做好准备。
疫情期间,各个村设卡口,虽然交通不便,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岗位。无缺席,不搞特殊,一切工作井然有序。虽然可能人手不够,口罩等物资紧缺,我们也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抗击一线的伙伴是勇士,其他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也都是不平凡的!向最美的人儿们致敬!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就没有迈不过的坎。灾难来临,方知生命的可贵;勇于担当,承接使命,更显生命的不朽。积水成渊,聚沙成塔,疫情残酷,却有千万种勇敢在溯洄,在汇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赢!医与疫,愿终一日,有医无疫。阴霾终散去,静待暖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