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癌色变,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据数据统计显示,恶性肿瘤是温岭市户籍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2019年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7249例,较2018年上升了4.78%,而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进入恶性肿瘤前5位,大肠癌的防治刻不容缓。
那么,为何大肠癌的发病率如此高?如何察觉到肠道是否健康,有哪些情况表明可能患上了大肠癌,早期大肠癌该如何自检?患上大肠癌该怎么办?本期科普,由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引进博士,血液肿瘤内科缪宇锋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关于他与大肠癌诊疗研究的这些故事。
专家简介
缪宇锋,南京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结肠癌诊治,从事临床工作20年,对常见肿瘤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攻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擅长胃癌、肠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发表SCI论文9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2014年公派赴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肿瘤中心研修。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学组委员。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专利转化与培训平台临床前景评估专家。
门诊时间:星期二、星期五全天
从事结直肠癌研究和诊治,一次难得的接触,让他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结缘”
来到温岭之前,缪宇锋了解到温岭市疾控中心对2019年全市报告癌症发病率病例的统计。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五的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和胃癌,在全市报告癌症死亡病例中,死亡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和食道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
从数据分析看,较多的病源,让从事结直肠癌研究和诊治20年的缪宇锋感到这片区域的大肠癌高发,为什么会如此高发,这让缪宇锋开启了寻找根源的想法。如果能用所学帮助到患者,不仅是对自己专业知识领域的延伸,更将将推动抗大肠癌及肿瘤进一步研究。
一个非常难得的招聘机会,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并加入了医院血液肿瘤内科团队。“在帮助患者找到病因的同时,我希望能够真正帮助更多患者,让他们用从容的心态和科学的治疗手段攻克癌症对健康的威胁。”
对症积极疏导,他的鼓励和用心,为患者和家属支撑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在缪宇锋的印象里,自己接触和治疗的多为高龄患者群体,唯一一名50岁不到的患者让他记忆犹新。
缪宇锋回忆道,当时这位患者因大肠癌住院,由于便血,加上腹水过多,偏重的体重和缓慢的自身代谢都给治疗带来了影响,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为了让患者配合治疗,缪宇锋在为他制定的治疗方案中提出建议加强锻炼,以此提高放化疗后的自身抵抗力和新陈代谢。住院期间,缪宇锋每天都会花近一个小时来到患者病床前和他沟通交流,内容很简单,他会和患者聊日常、聊病情,除了鼓励保持乐观的心态,也督促患者积极运动。每一天的坚持,患者也默默地记下,他开始决定夜跑来达到缪宇锋定下的锻炼这一目标,而让缪宇锋感动的是患者的求生欲,他不仅开始锻炼,更每天坚持在跑道上跑20圈,并风雨无阻地奔跑了一个多月。就这样,在积极配合治疗下,患者信心倍增,最后的治疗结果也十分满意,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 “死亡期限”面前,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一线生机,缪宇锋的用心关怀和坚持也鼓励了患者不惧死亡威胁。
缪宇锋有位患者年纪较大,是77岁的大肠癌4期患者,情况严重,2次化疗后,病情复发还出现了大肠癌的多发转移,并伴有3个较大病灶(分别为8公分-12公分大小),在被宣告只剩下3个月不到的存活期限时,患者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急切地找到了缪宇锋。缪宇锋与家属沟通得知患者的生存意愿很高,他告诉家属,愿意试试,但一定要大家一起努力配合,并给患者营造舒心的环境。考虑到患者年纪大,此前已经接受了紧密安排的放化疗及手术,不能承受太重疼痛,缪宇锋建议家属可以延长每次化疗时间,以27-28天作为化疗时间段,让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家属同意了。治疗期间,缪宇锋的依旧保持着和患者的交谈的习惯,语气一如既往地轻松,同时坚持给予患者关怀和帮助。在经历了几次断断续续的化疗后,这位患者不仅打破了3个月的“魔咒”,甚至又多存活了3年半,这一家人和缪宇锋一起,帮助患者担当了原先被判定的“死期”,他们感恩缪宇锋的日复一日的帮助和鼓励,让彼此在心理上拥有了面对死亡威胁却不惧死亡的勇气。
缪博士科普小问答环节
Q1.生活中,有哪些信号表明可能是大肠癌?
答:“大肠癌是指从大肠黏膜上皮上,出现了各种恶性肿瘤,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国内较常见,一般其发生具有以下特点:早期的大肠癌无特异性症状,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排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带血、黏液,若大肠癌发生溃烂、感染,可出现脓血便;同时还有大便习惯改变,如突然出现便秘、腹泻或里急后重,大便不规律;另外,还会出现不全梗阻或完全梗阻的表现,如腹痛、腹胀。而晚期癌肿侵犯周围脏器,如侵犯输尿管,可导致肾积水,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导致尿频、尿急、尿血等表现。侵犯后腹壁神经丛,引起腰疼、腿疼甚至骶尾部疼痛。癌肿出现扩散,如肝转移可出现肝大、黄疸、腹胀、腹水。肺转移可出现干咳、痰中带血。大肠癌发生部位不同,症状各异,通常发生于右半结肠,如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右侧半,以全身症状为主,如乏力、疲劳、贫血、消瘦,腹部包块。发生于左半结肠以排便改变为主,如黏液便、黏液脓血便、大便变细或大便有沟槽等。”
Q2.生活中有哪些难以觉察的原因,可能诱发大肠癌?
答:“其实生活中的长期‘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的饮食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大肠癌的发生紧密相关,由于很多大肠癌在早期的时候,临床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不断的增大及病情严重,才会表现出特点。而这时候患者等大便习惯,排便次数明显增加,还表现为便血、腹部有包块等。另据统计发现,有90%以上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而腺瘤性息肉,锯齿样改变,炎症性肠病都会发展为大肠癌,因此,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对大肠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Q3.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及时筛查?
答:“1.不明原因的便血或持续粪便隐血阳性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2. 明确有大肠息肉,已行或未行手术切除,已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这两类人群,必须密切随访,每年1-2次肠镜检查,防止复发;
3.有肠息肉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在50岁以后每年1-2次肠镜检查;
4.胆囊切除的患者,建议每2-3年做肠镜检查。
5.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等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该及时接受肠镜检查。
6. 年龄在40岁以上,饮食上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或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喜欢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人,建议每3-5年肠镜筛查。“
Q4.如果确诊结大肠癌该怎么办?
答:“对于大肠癌,要早发现、早治疗,这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有明显提升。目前,直肠癌根治性治疗手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还以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药疗法等为辅助疗法。而针对不同患者,效果不同,早期手术切除效果好,5年生存率高。”
Q5.我们该如何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呢?
答:“由于大肠癌的发生和不健康的饮食和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在饮食上,因遵循“三低一高”原则,选择清淡饮食,多摄入低热量、低优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如多吃魔芋、大豆制品、藻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在生活习惯上,应规律作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2-3天正常排便,一旦遇到正常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便中带血或黏液、腹部持续胀气或隐痛、腹部可触及肿块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此外,适当户外运动,多出汗,多晒太阳,也能对大肠癌起到预防作用。”缪宇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