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关注】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从使用公筷公勺做起

作者: 文/朱丹君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6-24 08:35:25

消化内科专家提醒:自行不规范服药,易致抗菌失败细菌耐药

 

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受疫情的影响,市民对安全饮食的要求愈加强烈,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制成为热门话题,而与共餐密切相关的幽门螺旋杆菌也再度受到广泛关注。

说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很多人都还比较陌生,但它却是一种很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日,我们邀请了市一院消化内科主任颜海帆主任医师,为大家谈谈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感染的,如何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交叉感染。 

一人感染往往全家遭殃,可通过共餐、亲吻传染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生长存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粘液层间。它是多种胃病的致病菌,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的长期慢性感染容易导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甚至发展为胃癌。

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这与我国的传统就餐习惯很有关系。“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颜海帆表示,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粪口传播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口口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

在体检时,不少人会检查幽门螺杆菌,发现检查结果呈阳性,往往会比较紧张,害怕会发展成胃癌,更担心传染给家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成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以后,如习惯将食物嚼碎后喂养孩子,就会容易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就连共同使用一套餐具,甚至亲吻孩子都可能会传染。”颜海帆强调,家长应该要让孩子使用独立的筷子、勺子、碗,或是使用公筷、公勺夹菜,以免口口传播。

 

“如果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其他的家庭成员就有很高的概率被感染,建议其家人也要及时检查。”颜海帆说,虽然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几乎全部会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其中有5%—10%的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比如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大概有10%—20%的人,会加重出现消化性溃疡,但更多的是没有症状表现。 

 

 

呼一口气就能被检测出来,但胃镜检查很重要

碳13或碳14尿素酶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常用。“幽门螺杆菌生活在胃里面,幽门螺杆菌会分泌尿素酶,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颜海帆说,这就是呼气试验的原理,做检查的时候,患者服用含碳14或13标记的尿素药剂,如果体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将尿素分解,产生碳14或13标记标记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消化道吸收再通过肺排出,只要呼一下气,即可以被检测出来。

颜海帆表示,呼气试验只能诊断有否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能了解胃的病变情况。也就是说,胃里面炎症程度多重,是否有萎缩肠化、溃疡,有没有胃癌等,呼气试验是无法检测的。想要知道胃里面是什么情况,需要做胃镜检查。

“做胃镜的时候,发现病变后,可以取一些胃粘膜的组织,做病理检查。”颜海帆表示,“胃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并且可以进一步取组织做幽门螺杆菌药敏检测和耐药基因检测,指导用药,这非常重要”。成年人如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杀除。那孩子若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该如何治疗?“孩子,一般不推荐做检测和治疗。”颜海帆告诉记者,“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感染率逐步上升,一般到18岁至20岁会到达平台期,感染率接近50%,这也是成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平均水平。”

“一方面治疗后,由于卫生习惯问题,孩子容易再感染,反复治疗会增加耐药风险,另一方面孩子肠道微生态比较脆弱,治疗中更易产生副作用,所以不建议孩子做幽门螺杆菌检查及杀菌治疗。”颜海帆说,只有当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消化性溃疡、胃出血、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等疾病时,才考虑根治。

 

 

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切忌自行不规范服药

很多人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不好除根,其实彻底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并非难事。

“一般来说,经过两周左右的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当然之后还需要到医院复查。”颜海帆表示,幽门螺杆菌在强大的胃酸中都能长期生存,普通的抗菌药物都很难杀死,更别说吃大蒜、大葱能杀死了。目前最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是四联药物治疗。

“患者服药一定要规范、定量,尽量保证第一次有效率要达到90%以上。”颜海帆提醒,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在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规范用药,因为需要用到抗生素,如果用药不正规,疗程不足,药物吃吃停停,没有使用正规的四联疗法,会导致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失败。

“如果第一次根治失败,我们需要积极查找原因,如果是药物原因,需要调整用药方案,还可以做细菌药敏、耐药基因检测,提高根治成功率。”

颜海帆还提到,根治了幽门螺旋杆菌之后,如果还经常到外面共餐吃饭,尤其是在抵抗力低的时候,它可能再度卷土重来。所以吃饭尽量分餐,餐具一人一套,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如方便可以自带餐具。如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也建议分餐。

最后,颜海帆告诉市民,既然知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此,只要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就可预防免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