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咬伤动物的情况常有,但是“狡猾”的蜱虫除了咬小动物外,遇到人它照咬不误,炎炎夏日,蜱虫活动逐渐活跃,一不小心来到它出没的草丛树林等地方,不少人就中招了。
近日,21岁的小郑(化名)因被蜱虫咬伤难忍痒痛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求助,蔡建华医生仔细查看了小郑被蜱虫咬住的伤口,由于蜱虫头部已经整个“栽入”了小郑肚子表皮,不能直接拔取,告知小郑需要立马手术取出蜱虫。
庆幸的是小郑没有用手拔除蜱虫而是第一时间来到医院治疗,这让取虫难度变小。蔡建华表示许多人因手动拔除蜱虫不尽,导致蜱虫部分还残留皮肤的情况,给后期的除蜱虫工作带来困难。短短几分钟,在局麻作用下小郑被蜱虫咬伤的皮肤创口被切除,顽梗的蜱虫连同随着切除的皮肤组织一起被完整取出,小郑终于摆脱了抑制不住的痒。
蜱虫是什么?
蜱虫是寄螨目、蜱总科寄生动物。外表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大小如芝麻。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最常栖息的地方是树叶尖上,还有草地、墙壁、石缝及动物的巢穴处,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它能够叮咬吸血,吸血的主要对象是牛、马、狗、猫、鸟、鼠等动物,偶尔叮人。人或动物从中经过时会攀爬到身上,主要附着在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柔软部位。
被蜱虫叮咬后会发生的症状有哪些?
蜱虫是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传染媒介,可能经蜱虫传染的疾病有: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被蜱虫叮咬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通常会在几天后出现症状,包括轻微的瘙痒、皮肤发红、牛眼状皮疹、与蜱虫相关的非皮疹类疾病、发热、头痛、乏力等。
此外,蜱虫可传染较多疾病,而且某些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导致记忆力减退、肌无力、疲劳、反复发烧和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被蜱虫“中伤”情况不在少数
据媒体报道,6月份,一位3岁孩子因蜱虫钻入耳道耳朵疼,在医生取出蜱虫后发现竟在耳道内产卵,另外武汉还发生了一起被蜱虫叮咬后感染布尼亚病毒死亡病例,7月份云南普洱一名小女孩因被蜱虫咬伤,蜱虫钻入头皮被送到医院取虫,近期,青岛还发生了20多名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大部分病情较重,更有4人死亡……小小的蜱虫,如此致命,不可不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被蜱虫叮咬呢?
温馨提示:预防蜱虫,可做到以下几点
急救中心蔡建华医生告诉大家,预防叮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草丛树林等蜱虫出没地区,如果要去,建议穿长裤长袖保护自己,防止“漏网之虫”从裤脚等口子钻入,同时注意不要长时间暴露皮肤,可在身上涂抹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风油精驱蜱虫。
一旦发现被蜱虫咬伤,不要自己用手拔出,拔除不尽的情况常有,容易残留将虫体残留在皮肤内而不易发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应立即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