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医共体建设】温岭市骨质疏松医防中心成立,受百姓称赞!

作者: 文/温岭日报朱丹君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9-30 10:44:36

       近日,在温岭市卫健局、温岭市疾控中心的推动下,温岭市骨质疏松诊疗医防中心成立。按照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对分院一院一品建设发展规划,将该中心设在医共体横峰分院。据悉,这是浙江省县市区中首家成立的骨质疏松医防中心,开创了骨质疏松预防与诊疗的有益探索。

防大于治,七成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

       前几天,76岁的李奶奶摔了一跤,后被家人送到温岭一院就诊。经诊断,李奶奶脊柱发生骨折,术后她没有回家,而是来到温岭市骨质疏松医防中心,接受康复治疗。

      “这里离家很近,照顾老人比较方便。”听说骨质疏松医防中心就在横峰街道,还有大医院下派骨质疏松诊疗方面专家、护士长担任病房主任、病房护士长,骨质疏松医防中心主任及其团队定期来坐诊、查房,李奶奶的儿子、儿媳立即拍板决定了,“这里药物齐全,报销费用也更高。”后期,患者还要定期随访,改善骨质疏松情况,降低再骨折风险。

       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像李奶奶这样的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直接后果。”据温岭市骨质疏松医防中心主任、温岭一院骨科主任陈黎虬介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风险比正常人高10倍,约70%的骨折都和骨质疏松症存在因果关系。

      “骨质疏松症,应以预防为主。”陈黎虬说,5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样,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科学管理,从而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缓骨量流失、有效减少骨折。

      “骨折后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陈黎虬强调,“让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发生骨折,让骨折的患者不要发生第二次骨折,这是我们的防治任务。做好预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汇集全市多学科专家 ,提供更专业、持续的服务

       温岭市骨质疏松医防中心在温岭一院医共体横峰分院落户,住院病房开设床位40张。“这里集结了全市优秀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为骨质疏松患者保驾护航。”陈黎虬表示,医防中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持续的医疗服务,还可为复杂病情患者提供多学科会诊。

       专家团体包括温岭一院骨科主任陈黎虬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医师颜海波,市中医院骨科主任江伟主任医师,台州市肿瘤医院骨科主任莫文海主任医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李高舜主任医师,以及骨科骨密度室技师孙君红、王雪琴,骨科副主任医师邓敦,温岭一院王小佩主治医师,温岭市骨质疏松医防中心主诊医师邵慧江等。

       “出现骨质疏松合并症,后期保守治疗也要六七千元,手术费用更高。”陈黎虬说,“医防中心的报销比例更高,药物也更加齐全,有国产的、进口的,可供患者选择。”

       “就诊会更加便捷,平时挂不到的专家号,可以到医防中心找到。”陈黎虬表示,医防中心成立后,还可以将患者集中起来做好监测,进一步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的并发症。

加强造血功能,推动医共体分院特色专科建设

       温岭市骨质疏松医防中心成立后,温岭一院派出骨质疏松医防中心副主任颜海波任横峰分院副院长,挂职三年,同时兼任病区主任。同时,医防中心委员孙君红护士长担任病区护士长,挂职一年,开展骨密度测量和骨科康复治疗。

       “一方面,医共体将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我们还派医生、护士到医共体总院骨科进修、学习,加快人才培养,促进我们的造血功能,推动医共体分院特色专科建设。” 横峰分院院长江巧红表示,这是医共体充分融合的表现。

       由于横峰分院硬件条件比较好,住院病房是按照总院的标准进行改造,实施同质化的诊疗与管理。另外,双方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横峰分院开的检验单可以到总院进行检查。

       “将诊疗中心放在基层,对患者来说就医更加便捷。”江巧红表示,横峰分院有一支强有力的防保队伍。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签约服务时,可以将骨质疏松的预防和诊疗理念带给老百姓。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我们将10月定为骨质疏松月,通过到各个镇(街道)及进村入户宣传,提高老百姓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改变传统就医观念。”江巧红表示,年底前市政府还将专门开辟一条专线,从总院到横峰前陈村,经停横峰分院,大大方便患者就医。

       陈黎虬期望,以横峰街道为一个中心点,再辐射到全市各镇(街道),通过派出体检队伍,做好骨质疏松的筛查工作。后期,他们还要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到老年协会、社区大讲堂等授课,进一步做好骨质疏松的科普宣传,确保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