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张忠臣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对南方十分向往的他,选择来到温岭扎下根来,成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十几年来,他用心服务患者,乐于奉献,忠于职守,成为儿子眼中的好榜样,患者心中的好医生。
“给每一位患者多回答一分钟,或许能让他们感觉好一点”
“病人管到手里就撒不开了,因为我最了解他们的病情,病人也会比较信任。”张忠臣和妻子的家乡都在黑龙江,在温岭工作、生活了十六年,他总共只回了三次老家,只因他放不下自己的病人,“如果中途换了医生,其他医生还要熟悉一段时间,我想给患者一个连续完整的治疗过程。”
逢年过节,张忠臣要坚守在一线值班。日常工作中,他的时间也被夜班、内镜手术、门诊、教学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上班前,张忠臣会倒上一杯开水,但经常忙到下班了,那杯水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一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坐下来喝杯水”。
从医多年,张忠臣始终坚持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他的眼里,一位好医生不仅需要缓解患者的病痛,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诉求。
“有些疾病是无法治愈的,需要与患者共生的,如果患者对这些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少一点畏惧,可能就会觉得症状没那么严重。”面对患者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张忠臣也会尽量耐心回答,“给每位患者多回答一分钟的问题,或许就能让他们感觉好一点,我大不了就推迟半个小时下班嘛。”
参加战“疫”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导致痛风发作
“我是党员,本来就有义务冲在前面。”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党员的张忠臣主动报名去前线,由于发热门诊人手不足,最终张忠臣被分配到了发热门诊。
虽然那时是冬天,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依然会让人感到非常闷热。“戴着护目镜,过不了多久,水汽便会模糊视线。”对张忠臣来说,闷热还是其次的,因为穿着防护服,他很难躺下休息一下,碰到上夜班,他只能整宿保持着坐的姿势。
穿上防护服之后,上厕所也成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隔离服一旦脱下来,就不能再重新使用,不想浪费自己的隔离服,张忠臣干脆在上班前的几个小时里一直保持不喝水的状态,没想到竟然导致痛风发作。有一次下了夜班,他只能用一条腿慢慢跳回到医院宿舍停车区。
即使是遇到了种种困难,张忠臣仍然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付出不但救助了病患,更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好榜样。他刚上初中的儿子,知道爸爸在前线战“疫”时,无比敬佩,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在张忠臣看来,多为患者解答几句虽然花费时间,但是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工作虽然忙碌,但也有利于积累的工作经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能为患者交出一份满意的健康答卷,从而向着自己心目中好医生的方向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