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一颗健康的心脏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2001年,董志兵穿上白大褂,成为了守护心脏健康的心血管内科医生。19年的时间里,他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条生命,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信任。
正月初二奔赴战“疫”一线,“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温岭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志兵却没有休息,得知医院发起战“疫”动员令,他主动报名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
一进隔离病区,董志兵立刻就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在他的回忆中,不少患者是全家出动,有些还和隔壁邻居一起住了进来。那时,谁也不知道这场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从医生到患者无一例外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董志兵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穿梭在隔离病区,他说,“就怕脱防护服的时候,怕因为疲惫导致操作不规范,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幸好,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打赢了这场战“疫”。如今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历程,董志兵却显得异常平静,“我们是医务人员,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如果我们这些医务人员都退缩了,那我们的家园随时都有可能会沦陷。”
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一年做了两千多台手术
疫情期间,董志兵是在一线奋战的医务人员,然而脱下防护服,他是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心内科的病人绝大部分发病突然,而一旦发作又十分危险,如果抢救不及时,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值班手机二十四小时保持开机状态,有时半夜遇到紧急情况,电话一响,他就需要及时赶往医院。
“之前,在急诊室值班,经常一晚上都在忙碌。”去年,董志兵共做了两千多台手术。他说,换季是心内科疾病的高发期,但是现代人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近几个月,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急诊手术,平诊手术更是多达每天六至七台。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是,有时遇到紧急情况,病人家属却不能立刻做出决定,董志兵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病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手术,导致即便能够成功手术,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下降,并发症也会明显增加。
“生命只有一次,希望患者对医生能多一分理解与信任,因为这不仅能让医生顺利开展工作,更是为了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由于平时工作很忙,董志兵很难抽出时间回江西老家探亲。虽然心里有遗憾,但他会尽力让自己放平心态:“你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接受这种常态。”
董志兵说,正是因为成为一名医生,让他有了更多救死扶伤的机会,每当经由自己的手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都会充满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