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开始,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将陆续迎来寒假。放假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件开心的事,可以去游乐园大商场,可以和家人出去转转,走走平时无暇来往的亲戚,可面对疫情防控的要求及一些突发状况家长要注意哪些呢?来看看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们的温馨小贴士吧。
据医院感染科主任马春莲提醒家长本人和孩子都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外出及和他人接触,要规范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跨地区走亲访友。推荐选择网络拜年和线上送祝福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要定期开窗通风,尽量保持家中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多次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家长要督促孩子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尤其是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大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啃指甲、不用手掏鼻孔、不揉眼睛,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正确洗手。
家中物品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可通过阳光下直晒或选择消毒设备为孩子衣服、玩具以及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另外,家中如有返乡人员,一定要按照隔离工作的要求,做好防护,配合防控,“少摆席,少串门,健康生活,规范就医”。
放假期间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规律作息,丰富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都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抵抗力。
开启寒假近视“保卫战”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复习迎考,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容易导致视觉疲劳、用眼负担过重,需要给眼睛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眼科胡浩主任表示,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小朋友不愿意去户外活动。而户外活动恰恰是有利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冬季容易长期窝在室内,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不远眺,都是冬季视力下降更快的原因。
假期将至,如何打好寒假视力“保卫战”?如何让“小眼镜”们的镜片不再增厚?胡浩建议,如果孩子一定要接触电子产品,看大屏比看小屏对眼睛的伤害小,但最好半小时到1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抬头远眺一下。最好每天保证有两小时户外运动时间。
已经近视的同学,要如何放缓近视度数的发展速度呢?胡浩表示,要科学放缓近视眼发展的速度,可以选择角膜塑形镜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浓度0.01%的阿托品眼药水,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压监测,是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
“呼噜娃”也会有春天
孩子如果偶尔有鼾声,可能是睡姿不合适,如果家长经常听到这种鼾声,就应该带孩子看医生。
耳鼻咽喉科彭倩华副主任医师表示,通常造成打呼噜的原因是因为鼻咽部有病变,堵塞了呼吸道,如: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发炎、鼻中隔偏曲等。其次,舌根下坠、身体肥胖也是引起儿童打呼噜的主要原因。
扁桃体、腺样体都属于淋巴组织,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如果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就会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打鼾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反过来,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也容易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儿童腺样体肥大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为青少年的心理也做个“体检”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病”成了被关注的对象。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90后”渐成高发人群,上网成瘾、厌学、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心理科周朝昀主任表示,和身体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也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定期进行心理体检,对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检测与评估,帮助受检者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及早发现异常,防止心理问题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周朝昀强调,在学习的时期,同学们可能因为紧张的学习任务,或者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行为改变,所以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被忽视。在寒假期间,家长或同学自身可以观察并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习理性控制情绪的方法,对孩子行为给予调整,以便下学期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
科学迎接青春期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期——青春期。这是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期。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性器官发育成熟、体格发育加速、心理和行为变化等,最终拥有生殖能力和骨骼成熟。
然而,如果这个时期提前到来,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就称之为性早熟。从临床数据可见,性早熟的发病率近年来显著提高,且女孩的发病率为男孩的5~10倍。
性早熟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缩短孩子的生长时间,影响终身高。过早发育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异常。因此,性早熟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避免性早熟呢?儿科主任医师林海燕建议,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拒绝滋补品,避免使用动物性腺、胚胎。不要开夜灯睡觉。避免营养过剩造成体脂增多、肥胖。培养正确的行为方式,不要让孩子接触成人的影视作品、书籍等,不要鼓励孩子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如化妆等。远离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天然激素:植物雌激素,异黄酮、香豆雌酚、芒柄花黄素、玉米霉烯酮;
合成激素:化学药剂,如洗涤剂、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奶瓶、玩具、食品包装袋、塑料制品焚烧产物、绝缘材料、阻燃剂、双酚A、杀虫剂有机氯化合物、除草剂、杀菌剂、精油,汽车尾气等。
儿童性早熟,离我们很远也很近,中国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已达1%。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尽量避免性早熟的出现。
“姨妈”初来乍到别惊慌
月经初来乍到,很多没有被科普过相关知识的女孩,难免会吓一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病。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杨倩提醒,在女儿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母亲应该向女儿讲授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让她们懂得有月经“初潮”这回事,告诉她们这是身体发育的必然,没有必要为此忧心忡忡。
我国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大多数是13~15岁,少数可能早至11~12岁,或晚至16~17岁。每个人迎接“初潮”的时间都会不同,受营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影响。“初潮”年龄稍早或稍晚一些,只要不伴有身体其他异常(如全身多毛、生殖器官畸形或各种慢性疾病等),一般都是正常的。
“10岁之前月经‘初潮’者,或满16岁仍无月经来潮者,应该到医院检查,以免忽略某些潜在疾病而延误治疗。”杨倩提醒,在“初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女生的月经周期都不会太规律,有的人一个月能来两次,有的人可能两三个月才和月经见一次面。其主要原因是,卵巢发育不成熟,功能还不稳定,未必每月准时排卵。随着少女年龄的增长,月经周期自然会逐渐变得有规律起来。
杨倩表示,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之一。正常的月经,跟周期的长度、周期的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有关。
“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愉快的心情,这些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杨倩表示,导致“大姨妈”出问题的原因有一大堆,比如压力过大、节食减肥、精神打击等等。除了不可抗拒因素,自己折腾出来的因素可真不少。为了“大姨妈”的健康,女生们应学会自我调节。
包皮割还是不割?
眼看着寒假就要来临,有很多家长不仅开始忙着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同时也盯上了孩子的包皮,到底是割还是不割?什么时候割最好?
据泌尿外科副主任陈柏君主任医师介绍,在中国,98%以上的新生儿有包茎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1岁以后包茎的小孩可能仅剩50%,2岁后剩20%,3岁后仅剩10%。
以上数据说明,几乎每个新生男孩都会存在生理性包茎,有部分会在3岁自然好转。5岁后,小孩如果仍然存在包茎,此时自行好转的几率较低,应考虑手术。而在5岁前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也应该早实施手术。
而对于是包皮过长的小儿,如果发育过程中包皮过长的情况持续存在,可考虑于8-12岁后施行手术。大龄儿童有较好自控力,可以在门诊局麻下实施手术。但平时需要注意经常上翻包皮,露出龟头清洗,避免感染。
保护牙齿健康
不少家长到了孩子牙疼才发现孩子长了龋齿,但是此时龋坏的牙齿无法自行修复,必须通过“补牙”等技术进行治疗。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龋齿呢?窝沟封闭及涂氟可以。窝沟封闭是指不损伤牙体组织,将窝沟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当它流入并渗透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方法,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小朋友什么时候可以做窝沟封闭呢?
1.儿童牙齿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在萌出4年之内。
2.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
对口腔卫生不良的残疾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
另外,涂氟治疗也是一种选择。它是将含氟的物质对牙齿表面进行处理,像是给牙齿穿上一层薄薄的保护衣,医治牙齿在初期脱矿,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细菌生长,降低蛀牙发生。
谨防各种意外发生
冬天气温偏低,尤其是前段时间的寒潮,让不少人拿出了各式各样的取暖神器,诸如热水袋、电暖水袋、汤婆子、暖宝宝、电暖器等。在大家享“热”的同时,已有不少人被不同程度烫伤。这类烫伤在冬季十分常见,由于所接触的热源温度相对较低,为了以示区别,这类烫伤为称为“低热烫伤”。
烧伤科应文杰副主任医师表示,低热烫伤的初期症状也往往表现为水疱,从外表上看与一般的烫伤没有明显区别,并且由于烫伤面积一般也比较小,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因此患者一般均不够重视,认为过几天就好了。但等过一段时间后,水疱破溃,创面的深度会逐步表现出来,往往为苍白色,触之痛觉消失,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三度烫伤。
低热烫伤虽然一般面积不大,甚至很小,但是往往深度较深,绝大部分损伤均达皮肤全层,为三度烧伤,有的甚至深达皮下乃至骨质,也叫四度烧伤。
因此,低热烫伤如不正规治疗很难自行愈合,即便是通过正规换药也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时间。特别是长时间的换药包扎,大部分患者伤口周围均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湿疹,甚至引起全身的湿疹表现,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心情以及生活和工作学习。
如何科学应对各种意外,还可以关注“温岭一院护理应急救护”公众号。掌握应急自救能力有备无患。道路千万条,健康第一条。小编建议家长与娃一起动起来吧,不仅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一家人还能在欢快的亲子互动中共享健康。赶快在留言区晒晒您家里的亲子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