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关注】视力突然下降,头痛?警惕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作者: 文/林艳 图/网络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1-30 10:50:12

       高先生今年32岁最近出现一侧视力突然下降,一侧眼皮耷拉、头痛等症状,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查不得了,医生发现他的头部长了动脉瘤。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康复出院。

       高先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很多动脉瘤形成后是没有症状的,只有当动脉瘤增大时对脑组织产生足够大的压力,可发生视野障碍、上臂或腿部麻木、无力、记忆障碍、言语障碍或癫痫的发作。一旦发生破裂,通常突发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如晴天霹雳样的剧痛,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严重时可发生脑疝而丧命。

你了解动脉瘤吗?

       当我们听到动脉瘤后,一定会认为它是一种肿瘤,其实不是的。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就如同自行车胎打气过多的时候,有一块胎壁很薄就突然鼓起来,当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的最后结果就是爆裂,脑动脉瘤一旦形成是不会消失的,在血压的冲击下将会逐渐生长、进一步扩大,高血压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瘤扩大和破裂,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

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 先天性动脉瘤
  • 后天性动脉瘤
  • 感染性动脉瘤
  •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瘤筛查的人群

1、高危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抽烟、多囊肾、父母亲戚有脑动脉瘤者,40岁以上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很容易得动脉瘤,还有已经发现有脑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者的病人常规筛查,检查的频率由动脉瘤的直径和其他危险因素决定。另外动脉硬化 者,当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的人群都是筛查的对象。

2、脑部受过创伤的患者

脑部受过损伤或者进行过脑部手术的患者,由于异物、器械等影响,直接或者间接损伤血管壁过着牵拉血管致使血管壁变薄,增加脑动脉瘤的发生率。

3、感染

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也是筛查的对象

用什么方法检查出是否有动脉瘤呢? 

      早发现、早期治疗对降低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无临床表现的高危人群更为重要。

1、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MRA具有无创、无辐射、适应范围广、简单、方便等特点,是有效的颅内动脉瘤筛查方法,能直接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并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整体情况,不受颅骨伪影的影响。     

对于直径大于5 cm的动脉瘤显示效果与DSA所见相似,在直径大于3mm的动脉瘤中约60%~95%可由MRA发现,但是MRA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不易显示<3mm的动脉瘤。对血流速度、流量有限或湍流为主的颅内动脉瘤不敏感,对走行于扫描层面而非垂直的血管及扭曲、分叉的血管因饱和作用造成信号丢失,出现漏诊。只能作为最初级的筛选方式。

2、CT血管造影(CTA)

CTA在高危人群的筛查中的优势在于高分辨率,可显示危小动脉瘤。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8%~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9%,可显示3mm的小动脉瘤,但对于颈内动脉瘤尤其是海绵窦段动脉瘤,受到颅底骨质影响,难以充分显示瘤体全貌及瘤颈,易漏诊。对于动脉瘤瘤颈部细长的动脉瘤或对比剂难以进入瘤体内的动脉瘤显示欠佳。随着人群对辐射观念的日益加强,该检查单独在颅内动脉瘤的筛查方面的应用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3、脑血管造影(DSA)

DSA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不仅能显示动脉瘤的存在,还可确定其部位、形态、瘤体大小、瘤颈宽窄、扩展方向及载瘤动脉的全部情况,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程度、供血动脉、有无脑血管痉挛、侧枝循环的好坏以及血管的正常与变异等。同时,DSA还是一种兼顾治疗的检查手段,对评价后的动脉瘤体可进行栓塞,以到达临床治愈的目的。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团队开展日间手术可筛查脑内是否有动脉瘤的存在,24小时出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