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亲友团聚免不了家长里短、吃吃喝喝。不过,如果大吃大喝超出了“度”,小心“春节病”找上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提醒大家,春节期间,消化道疾病、颈腰椎病、心血管病等都属于“高发病”,要注意饮食有度哦。
一、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宁可少吃一口,不让肠胃难受
春节期间,亲朋相聚,自然少不了美食、美酒,频繁地聚餐,无疑会给人体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每年春节期间,温岭一院急诊中心接治的酒精过量、消化道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肠胃炎等患者占了很大比例。
急诊中心副主任金晓红主任医师提醒,春节期间和家人、朋友欢聚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过量饮酒。饮酒过度轻则引起酒后呕吐、反酸,重则出现急性胃黏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金晓红建议,要均衡饮食,三餐定时定量,早上要吃早餐,晚上不吃过饱,也不熬夜;不空腹饮酒,不喝“混搭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饮酒过后注意保暖,并充分休息;有肝病、食管炎或胃病的人,尽量不要喝酒。
二、低头久坐颈腰椎最受伤,左三圈右三圈,经常锻炼身体好
看电视、搓麻将、抢红包、发微信是春节必备娱乐节目,长时间低头或久坐,容易造成颈腰椎周围的肌肉群疲劳,加重椎间盘负荷,对颈腰椎造成损伤。颈腰椎病的患者更容易复发,出现颈、肩、腰部疼痛,或头晕、头痛、耳鸣、上肢麻木、臀部及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医生温馨提示:有腰椎疾病的患者,春节亲友相聚娱乐时一定要记得戴腰托保护。
如不宜长时间低头、久坐,坐半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做做伸展运动。坐姿要正确,坐直,尽量保持腰部后伸,避免前弯;不要长时间弯腰,尽量少弯腰搬重物。过年期间,可以多锻炼身体,比如吊单杠、放风筝、游泳等。
三、严防心血管病重症发,药物不断顿,服药不喝酒
寒冷、暴饮暴食、进食油腻、情绪激动、睡眠不足都会诱发心血管病重症。
根据往年就诊数据,每年春节,来医院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而往往来就诊的患者情况都较严重,因此,做好春节期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心血管内科林文辉主任医师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可能不会太冷,但仍然需要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以免发生危急重症。
适度饮食,适量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作息规律,不熬夜,尤其是老人,不过度劳累,最好能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有心血管病的患者要按时服药,做到药物不断顿、服药不喝酒。另外,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等,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四、异物卡喉频发生,别让“土办法”造成二次伤害
佳节聚餐,一定是边吃边喝边聊。但是,谈笑风生间,容易发生误吞误咽。近期就有一位七旬老人因吃年糕堵住了气管,幸好就医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金晓红介绍,春节期间是气道梗阻的高发期。常见的异物有鱼刺、锐利的鸡骨等,这些异物嵌顿在咽喉部,不上不下,若滞留时间过长,便会引起感染,轻者局部疼痛,重则感染扩散,若嵌滞过深,时间过久,还有可能穿透食管壁,伤及邻近脏器甚至大血管。
所以,边吃边聊时需要提防异物卡喉。不过,如果万一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慌张,切记不要使用强吞馒头、米饭等“土办法”,以免将异物带入更深处,还可能损伤邻近组织,增加处理难度。盲目喝醋也不可取,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另外,过年时家家都会备有很多零食,特别是果冻、坚果等,于老年人及小孩而言,都属异物卡喉引起窒息的高危食品,尤其需要注意。金晓红提醒,老年人、脑卒中后遗症等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应尽量避免进食难以嚼碎的块状食物,如年糕、麻糍、汤圆、肉块、芋头等,以防异物卡喉或误入气道发生窒息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