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春节的临近,2022年春运已拉开帷幕,因为疫情影响,不少返乡人员手中多了一份核酸检测报告。对大家来说,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通行证,更是定心丸。在“应检尽检”的背后,是大量核酸检测人员的坚守。他们是离危险最近的人,也是毫不犹豫冲在一线的人。
1月18日下午17时,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马丽莎在缓冲间穿上了防护服,走进了核酸检测实验室。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有大量来自核酸采样点的样本,工作人员需要拆除层层包装,经历编号、提取扩增、结果分析、数据上传等流程,过程中稍有偏差或迟滞都会影响检测时间和结果,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工作过程十分辛苦。
核酸检测实验室被划分为试剂准备区、核酸提取区和扩增区等不同区域。这一晚,马丽莎轮到在核酸提取区工作,这里是直接接触核酸样本的区域,也是病毒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此时,已经有600余个核酸标本等待着她检测。
“样本在加的过程中,每次要开盖,然后再加样,再闭盖,整个过程中,手部一直在反复操作,有时候,手指还挺疼的。”马丽莎说到,临近春节,标本量骤增,检验科也是加班加点,在全力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尽早让群众拿到核酸检测结果。
马丽莎是最早一批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在初期,由于防护用品紧张,核酸检测人员总是节约着使用。“为了能够节省防护用品,大家尽量做到不吃不喝,在里面一直完成自己的任务,直到这些标本所有的处理完才出来。”
当宁波北仑疫情爆发后,1月2日,马丽莎和同事李蒙佳第一时间加入温岭援北仑核酸检测队。作为“老战士”,马丽莎被任命为小组长。她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各方面信息,以便随时开展工作。“我们经过分组,科学合理排班,保证长时间不间断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但因为标本量随时在变化,所以需要经常留意手机新信息,方便及时增援。”马丽莎表示。在她的带领下,援助北仑核酸检测工作圆满结束,1月6日,7名温岭援助北仑核酸检测小组回到了温岭。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经过隔离休整后,马丽莎和同事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春节我在岗”
这是众多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的心声
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让一座城市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