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娇君,感染科护士,温岭市一院第二批援沪队员,温岭市医疗队小队长,跟随台州市医疗队于4月3日出发上海,现为浙江医疗队十队成员,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在上海奋战了一个多星期后,4月15日下午两点半,记者拨打了陈娇君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直到晚上6点18分,记者接到了陈娇君的回电。
记者从陈娇君那里了解到,在方舱,他们现在是四小时一班,六个班一轮回,每天都要上班,没有休息。虽说是工作四个小时,但是他们住的酒店离方舱比较远,每次来回路上就要花去3个小时。比如像当天,陈娇君是12点的班,她差不多10点多就要出门,“每天差不多要8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拉,那是最难熬的。”陈娇君提到。“其实在方舱里工作强度还是挺大的,最忙的时候一个人需要接管72名患者,而且要在4小时内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全部清掉,不能留到下一班。”
虽然工作强度大,压力重,但也有不少让陈娇君欣慰的时刻。有一次一位小姑娘经常看到陈娇君一边忙着发药和物资,一边还要安慰一些有情绪波动的患者。小姑娘由衷地感谢道:“你辛苦了!”这句话瞬间让陈娇君破防。
据介绍,此次医院共有4名护士成为第二批援沪队员,除了陈娇君,还有来自妇科的李青青、EICU的两位男护士毛康成和杨鸿伟。
陈娇君作为感染科护士,是一名抗疫“老战士”了。“作为感染科的一份子,碰到援沪任务当然要上啊。而且当我看到群里接龙任务时,前面已经有其他小伙伴在报名了。”其实陈娇君也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可以”,在家里,她是一个妈妈,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女儿,她有一个上中班的孩子,她也很想念自己的家人,但是在医院,她更是一名党员,一个医者,既然患者需要,她就上。
妇科的李青青在2020年抗疫期间,正好生完二胎产假中,此次得知有援沪任务,就第一时间报名了。最初到上海的时候,2个孩子都先后感冒,这让李青青多了一丝担忧。还好家人的支持,让李青青没了后顾之忧。在援沪工作中,李青青先后在采样组和感控组工作。每天凌晨2点起来,从酒店出发到方舱,然后做好准备工作,一早为患者做核酸采样。这样的工作时间对睡眠和体力都是一个考验,但是李青青没有退缩。在感控组,李青青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监督医护人员防护安全,还多次针对舱内后勤保洁等人员开展培训,同时监督到位。
最让李青青高兴的是,4月13日,经过多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地努力,获得了回报——近200位患者出院了,这也是她第一次送患者出舱。“患者康复出院了,我们也替他们感到高兴。”
2018年参加工作的毛康成,在2020年就在医院隔离病房工作过一段时间。此次援沪工作,他也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是男生,更要有担当。”因为刚订婚不久,未婚妻不免担心,毛康成用朴实的语言说服了未婚妻:“援沪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我是护士,还有抗疫经验,更要去上海帮助患者,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
2019年工作的杨鸿伟是四位护士中最年轻的,他也第一时间报名援沪。由于杨鸿伟身材魁梧,原有的防护用品尺寸可能会存在暴露感染的风险。杨鸿伟被分到核酸采样组,主要负责为援沪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都很辛苦,我在后方更要做好他们的健康保障工作。”
“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作为守‘沪’者,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全力完成各项任务,为上海疫情防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陈娇君表示。
守“沪”有你,守家有我。院党委、工会也相继制定“关爱援沪医疗队人员”措施,建立“一人一帮扶”机制,全力做好援沪员工及家属慰问工作。“医护人员守护生命,我们要为他们守护好家庭,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医院陈军政书记表示,“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同上海人民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一起期待他们早日凯旋、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