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您发热了是吗,在家有测量体温吗?麻烦您配合我们的分诊流程,先打开您的支付宝,扫一下门口的二维码,在这边重新测一下体温……”
发热,一个在疫情特殊期间让人提心吊胆的词儿,让许多人感到畏惧和恐慌,但是一旦发热,却又不得不来院就诊,而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都有这样一群防疫的24小时“守门人”,她们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发热患者,可想而知她们面对的风险。然而即便如此,她们仍旧坚守岗位,不厌其烦地为发热患者们服务。她们根据流行病学和普通发热对患者进行分流就诊,她们对焦躁不安的患者耐心解释引导,她们既要用专业的知识确保疫情防控的闭环管理,也要给予时常不理解她们的患者以微笑热忱的服务,她们就是一支浑身充满能力又耐得住辛劳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
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里,发热门诊护士都在做什么工作,是仅仅在门口让你测温亮码吗?或者是只站在分诊台指引就医吗?还是接二连三地回答多久出核酸检测结果吗?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工作。对发热患者而言,查看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及预检分诊只是发热门诊护士们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同时她们还要为发热患者提供核酸采集、抽血采样、解释安慰及心理疏导等服务。
此外,当发热患者的疾病较复杂,需要其他科室的医生会诊时,而她们还要做好沟通并指导会诊医生做好防护工作,如进入一脱区二脱区严格规范穿脱防护用品的工作。“有些医生可能在个人防护上有不规范的地方,我们就会及时指出来,并经常提醒他们,反复嘱咐他们按院感规范操作,保护好自己安全。”发热门诊的组长张丹红说道。另外,当每一位护理人员下班后,还要对环境进行消毒隔离,确保防控到位。
而碰见突发状况,她们也要“见机行事”。据张丹红回忆,有些患者因为要化验血,就不吃早饭,偏偏有些患者就容易低血糖。有一次,一位来抽血化验的患者因没吃早饭引发低血糖,摔倒在发热门诊内,急需食物补充能量,但场地内不能摘下口罩吃东西。分诊台的一位护士看见了,一边呼唤门外的安保人员一边将患者扶到门诊门口。另一位路过的护士得知,连忙到会议室把医院发给大家的小面包和食物拿过来,“您还好吗?可能是没吃早饭导致低血糖了,您别急,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吃的可以稍微顶一下,但是因为这里疫情防控,不能摘口罩吃东西,您先和保安走到外面,赶紧吃下去,休息一下,头就不晕了。”嘱咐完,患者也点点头,在安保人员带领下到户外就餐,随后,该名患者经过休息,恢复了体力,重新佩戴好口罩进入诊区等候就诊,他对护士们连连感谢。
从专人到团队,她们任劳任怨,用爱和同理心完成了“抱团”式成长
在医院工作了18年,张丹红有14个年头都在发热门诊,对这儿的环境再熟悉不过。每年最忙的是遇到一些流行性疾病,像禽流感、登革热、小儿手足口病或者埃博拉病毒等。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但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医院先后在发热门诊共安排了14位护理人员,轮流24小时上班,这让她感受到并肩作战的力量。而团队的诞生,也同时意味着对发热门诊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人不仅要应对过往的流行性疾病,更需要每天不间断轮班,以此加强对新冠病毒的防控。
在团队中,最长的护理人员已经53岁,最小的25岁。刚工作两年,就被派到了发热门诊,考虑到小姑娘可能不太适应,亦或者对发热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为了帮助她最快适应环境,张丹红与团队较高年资的护理前辈们一起为她疏导恐惧的心情,大家还相互鼓励,务必根据院感防疫规范做好个人自我防护和消杀工作。就是这样温馨友爱的团体,让这位小护士很快就适应。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逐渐和岗位磨合,习惯着24小时的工作模式,有时候遇到紧急情况,团队里三位家有两娃儿的妈妈便会提前就和家人告知,随时预备好进入“战斗”。“我觉得我们团队最大的闪光点是能够将心比心,不管是谁的事,遇到了就是大家的事儿。”张丹红提到,在创三甲期间,所有人都是拧成一股绳地在学习,互相提问,一起提高。
14位姐妹的“团结一心”,张丹红不仅见证了团队一个个成员的成长,也感受到了所有人体谅彼此的友爱。防护服和防护面罩阻隔的仅仅是她们肢体相交,却隔不了共渡难关的决心,当排班日复一日地刷新,她们从始至终的全副武装,直面病毒,毫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