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公布
温岭市一院行政驾驶班班长应荣军
荣获“温岭市最美退役军人”
荣誉称号
他曾经是“橄榄绿”,在军营12年,与车队相伴。脱下军装,他走上新的岗位,与“天使白”相伴,在这里,应荣军用初心和赤诚锻造属于军人的荣光。
近20年与车相伴,安全行驶150多万公里
应荣军于1989年3月入伍。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送给驻军部队的按摩仪1992年,应荣军由于在部队表现出色,被选为驾驶队学员,经过8个月的严格训练,应荣军终于学成,成为福建省军区司令部车队驾驶员,自此应荣军的工作就与车为伍。1999年,经过三年的学习,应荣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军交运输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
2001年10月,应荣军三级士官转业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驾驶员。不管身份如何变化,胸腔里跳动的始终是那颗赤子之心。作为一名党员,应荣军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论天气、时间如何,他总是准时把同事或物资送到目的地,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应师傅。应师傅在车上度过的时间比在办公室的时间还长,他的工作常态就是在车上,或者在维护车辆。应师傅从手握方向盘始,从未发生过任何责任交通事故,累计安全行驶150多万公里,这位曾经在军区开解放牌汽车的驾驶员,驰骋于温岭及温岭周边地区,从温岭一院出发,再回到温岭一院,高效且稳妥。
2020年的一次台风来袭时,因为物资紧缺,应荣军逆行出征。在狂风暴雨中,应荣军往返椒江、温岭两地,将物资安全送达医院。对于应荣军这位有近30年驾龄的老驾驶员来说,对如何做到既安全又高效颇有经验。在台风天的狂风暴雨里行驶,自然也难不倒应荣军。台风天路面打滑,狂风晃动车辆,应荣军降低行驶速度,但是握起方向盘来,他一点也不发怵。台风天往返于椒江和温岭的60多公里,应荣军游刃有余。
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应荣军参加火车站检测点执勤工作。刚接触火车站检测点执勤工作时,常年手握方向盘的应荣军并不适应。穿上隔离衣,为出入温岭站的乘客们做体温监测工作,工作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也极需责任心和耐心。从军队里出来的应荣军。用他的责任心与耐心将这项工作持续了一年之久。在非执勤的时间,应荣军也是朝五晚十地接送同事来往于医院和火车站。
10余载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400毫升
戎装虽脱,军魂仍在。作为一名医院工作人员,应荣军知道,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资源,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是极其宝贵,需要更多的人来捐献。“我虽然不是白衣天使,不能上一线救病人,但我可以参加无偿献血,用另一种方式救死扶伤,我感到很开心,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荣军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或在医院组织无偿献血的时候,或在购物中心门前的献血车上,或跟已经成年的儿子一起,他用多年坚持献血的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情怀和担当。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同事和自己的儿子。
做一件事简单,一直做一件事很难,但对应荣军来说,一直坚持献血献爱心,他从不觉得有多难。他说,用可再生的血,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这是值得他和更多的人去做的事情。截至目前,应荣军参与献血10余载,已累计献血64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更换了一遍。应荣军因此受到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表彰,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只要身体健康,我就会将献血一直坚持下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患者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应荣军说。
15年如一日资助弃婴,累计资助10余万元
光阴流转,不改军人信念;角色转变,不减军人本色。在千里之外的湖南省衡阳市,有一个女孩子,一直亲切地叫应荣军为“爸爸”。这是应荣军无偿资助15年的一个孩子。在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应荣军的远方亲戚捡到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碰到了就是有缘。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个孩子吧。”应荣军和亲戚商量后,就开始了多年的资助。应荣军每个月500元雷打不动地资助这个孩子。
“希望她可以因为自己的努力,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应荣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2013年,当这个孩子读初一时,应荣军更是把她接到了温岭,帮她安排入学。“既然叫我一声‘爸爸’,我也要尽一个‘父亲’的责任。”
身份换了,但换不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使命;岗位变了,但不变的是敢于战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作风;角色转了,也不会转换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胸腔里跳动的始终是那颗赤子之心。应荣军12年军营生涯和20年医院驾驶员工作都镌刻着一位军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