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全国高血压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作者: 文/叶彬华 图/摄图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0-06 09:42:45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今天就让温岭市一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叶彬华主任医师来给我们讲讲高血压的那些事儿。
 
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分级
当诊室中重复检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舒张压)≥90mmHg时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说的高血压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占到高血压患者的90%。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查不出病因,需患者长期或终身通过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的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也称症状性高血压,通常由于某些确定病因所造成。常见的病因包括:肾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就是常说的打呼噜所引起的高血压;妊娠性高血压等。
 
高血压一般分为:
 
临界高血压:血压水平超正常范围但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
 
轻度高血压: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
 
中度高血压: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
 
重度高血压: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诊室高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一、诊室血压测量通常是高血压诊断和随访的基础。尽可能不要在一次诊室访视中进行诊断。通常需要每隔1-4周进行2-3次诊室访视(取决于血压水平)来确认高血压诊断。如果血压≥180/110mmHg且有心血管疾病证据,则可在一次就诊中做出诊断。
 
 
二、测量条件:
 
1.温度舒适的安静房间。
 
2.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吸烟、咖啡因和锻炼;排空膀胱;保持坐姿并放松3-5分钟。
 
3.患者和工作人员在测量之前、测量期间和测量之间都不应交谈。
 
4.坐位:手臂放在桌子上,上臂中段(mid-arm)在心脏位置;靠背支撑在椅子上;双腿不交叉,双脚平放于地板上。对于手动听诊设备,袖带的可充气气囊必须覆盖个人手臂周长的75%-100%。对于电子设备,根据设备说明使用袖口。
 
三、读数:每次访问时进行3次测量,每次间隔1分钟。计算最近两次测量平均值。如果第一次读数血压小于130/85mmHg,则无需进一步测量。2-3次诊室血压≥140/90mmHg表示高血压。
 
 
初次诊治高血压要做哪些化验和检查
一、彻底体检有助于确认高血压诊断和靶器官损伤和/或继发性高血压的识别,并应包括:
 
循环和心脏:如脉率/节律/特征、颈静脉脉搏/压力、心尖搏动、额外心音等。
 
其他器官/系统:如肾脏增大、颈围>40厘米、甲状腺增大、体重指数、脂肪沉积等。
 
二、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检测。
 
三、导联心电图:检测房颤、左心室肥厚、缺血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肥厚,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心房扩张,主动脉缩窄等。
 
肾/肾动脉和肾上腺成像:如超声/肾动脉双重成像、CT/MR血管造影,用于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病变。
 
颈动脉超声、眼底检查、颅脑CT/MRI:如高血压导致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损伤。
 
四、如果怀疑有继发性高血压,进一步检测:如醛固酮-肾素比值、血浆游离MNs、夜间唾液皮质醇或其他皮质醇过多筛查试验。
 
五、其他检查: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率、血清尿酸(s-UA)水平、肝功能检测等。
 
 
高血压合并哪些危险因素会加重病情
超过50%的高血压患者有额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种或多种额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存在会相应增加高血压患者患冠状动脉、脑血管和肾脏疾病风险。最常见的额外风险因素是:
 
1.糖尿病;
 
2.脂质紊乱,如甘油三酯、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
 
3.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高酒精摄入量、久坐不动生活方式;
 
4.其他风险因素:如年龄>65岁、男性患病几率>女性、心率>80次/分钟、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早发性更年期、吸烟习惯、社会心理或社会经济因素等。
 
在日常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心血管风险的可靠估计: 
 
1.HMOD:LVH(心电图LVH),中重度CKD(eGFR<60 ml/min/1.73 m2),任何其他可用的器官损伤测量。
 
2.过往疾病史:既往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疾病、心房颤动、CKD3期以上。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上应该注意哪些
1.低盐饮食:每日5-6克。避免或限制食用高盐食品,如酱油、快餐和加工食品,包括高盐面包和谷物。
 
2.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全谷物、水果、蔬菜、多不饱和脂肪和乳制品;多吃富含镁、钙和钾的食物,如梨、坚果、种子、豆类和豆腐。可适量饮用咖啡、绿茶和红茶。
 
3.戒烟,适度饮酒,避免酗酒。
 
4.减重:控制体重是为了避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应该得到控制。推荐所有人群的腰高比小于0.5。
 
5.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规律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可能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每周5-7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或高强度间歇训练。每周2-3天进行阻力/力量练习。
 
6.减少压力,诱导注意力,长期压力与晚年的高血压有关。
 
7.减少暴露在空气污染和低温中。
 
高血压的药物具体有哪些
当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六类:
利尿剂: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又分为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丶速尿,安体舒通等;
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钙拮抗剂: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乐卡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等;
低剂量复方制剂还有ARNI:如沙库巴曲/缬沙坦;
 
降压药物的使用时机有什么标准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评估水平,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超过140/90mmHg或未达到目标水平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1.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对并存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临床疾病进行综合治疗。
 
2.中危患者:可观察数周,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药物治疗。
 
3.低危患者:可对患者进行1~3个月的观察,密切随诊,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可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需注意的是:若血压≥140/90mmHg,应降低血压,并治疗至目标值<130/80mmHg,老年患者<140/90mmHg。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应如何治疗和选药
冠心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强烈的流行病学相互作用,高血压占急性心肌梗死的25%-30%。
 
1.推荐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饮食和锻炼)。
 
2.如果血压≥140/90mmHg,应降低血压,并治疗至目标值< 130/80mmHg,老年患者低于140/80mmHg。
 
3.无论血压水平如何,一线治疗用药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4.降脂治疗,LDL-C目标值<55mg/dl(1.4 mmol/l)。
 
5.常规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合并既往脑卒中应如何治疗
高血压是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血压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中风。如果血压≥140/90mmHg,应降低血压,并治疗至目标值<130/80mmHg,老年患者<140/80mmHg。
 
RAS阻断剂、CCBs和利尿剂是一线药物。
 
伴缺血性卒中应强化降脂治疗,LDL-C目标值<70mg/dl。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但不推荐用于出血性卒中,只有在有强适应症的情况下,出血性卒中患者才可慎重考虑。
 
 
专家介绍
叶彬华,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全科医学科主任。擅长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对多系统的老年性疾病有一定的诊治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四全天,周日上午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第五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