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关注】呕吐不再是放弃治疗理由,“无呕病房”全程管理了解一下

作者: 文/林浩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14 14:30:37
为进一步降低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内科进一步推进“无呕(吐)病房”的建设工作,集合多学科力量,直击患者“治疗痛点”。
 
近日,身患乳腺癌的患者张芳(化名),在外院进行了数次的靶向+化疗,期间一直有明显恶心呕吐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她的营养状态和治疗时间。后来张阿姨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内科继续就诊,在“无呕病房”,经过缪宇峰主任医师,林浩主治医师及其临床医护团队的详细评估后,为她制定了三联止吐方案。在后续的抗肿瘤治疗中,经过不断的监测与反馈调整,张阿姨的恶心呕吐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营养状态也较前有所恢复。
 
 
一、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
 
恶心呕吐是一个由大脑控制的多步骤反射过程。化疗所致呕吐的受体主要分布在延脑极后区,在身体其他部位(肠道)也发现了这些受体。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延脑呕吐反射中枢,经处理将传出信号传递到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诱导呕吐。还有病人自身因素恶心呕吐风险增加如下:
 
 
 
二、恶心呕吐防治原则
 
1预防为主
 
全程与个体化管理相辅相成,根据方案的致吐风险、患者的高危因素、既往发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的防治方案。
 
 
2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分级
 
根据未进行任何预防性处理时,单独使用某一抗肿瘤药物发生急性恶心呕吐的概率,将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等级,对应急性呕吐发生的概率分别为>90%、30%~90%、10%~30%和<10%。
 
3止吐药物选择
 
根据治疗的致吐风险、既往止吐药物的疗效、恶心呕吐的分类分级、患者个体因素进行药物的选择。
 
根据其作用机制,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大致分为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其他类型的止吐药物等。
 
 
4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缓解恶心、呕吐,例如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合胃口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冰冷或过热食物等。
 
 
5临床医护团队
 
医生、药师及护士的专业能力在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 作用:多种药物联合止吐,选用奥氮平、不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的NK-1受体拮抗剂、调整5-HT3受体拮抗剂、抗焦虑药物、抑酸治疗(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
 
总之,一般由专科医生、药师、护士指导下,住院或居家用药。
 
 
三、恶心呕吐护理
 
1用药护理
 
了解抗肿瘤药物治疗所致不同类型恶心、呕吐的治疗原则、常用药物药理特性和给药方法,按时准确给药,有效预防和控制症状。止吐治疗后,及时进行疗效评价以调整治疗方案。
 
 
2饮食和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进食以少量多餐、饮水以少量多次为宜。禁食刺激性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结合患者体能、疾病状况和运动依从性等综合考量,鼓励患者化疗期间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慢跑、散步、快走等),有助于增加食欲,缓解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运动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居住生活环境准备
消除房间内的异味,如植物及化学物质特殊气味、香水味等刺激性气味,以免刺激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保持房间内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与病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育和谐的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交流、关爱等。
 
4心理护理
医生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家属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信心。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肌肉放松等行为训练缓解化疗期间恶心、呕吐。
 
5健康教育
大部分化疗患者和家属对恶心呕吐认识不足,故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病房除了建立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相关规范化管理流程外,“无呕病房”一对一或集体面对面指导、宣教栏、宣教视频、 宣教手册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和家属做好教育指导。
 
 
6建立居家随访制度
采用电话随访、微信公众号或建立微信群随访,随访时间从化疗开始至每疗程化疗结束后第5天。随访内容包括出院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呕吐物的量和内容物。了解患者因恶心、呕吐产生的心理影响,止吐治疗等情况,必要时指导患者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
 
 
专家介绍
 
林 浩,血液肿瘤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持温岭市课题3项,发表国内外论文数篇 2020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擅长常见恶性肿瘤内科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