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世界帕金森日】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作者: 文/张琳 蒋赛赛 图/徐巧巧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14 14:42:48
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主题是关注“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联合社工部组成专家团来到三星小区,为当地居民进行义诊及健康指导。
 
各专家带来了“帕金森病的常见问题”、“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帕金森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的宣教内容。针对患者提出的关于帕金森病人的排尿困难、夜间翻身困难、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等问题,义诊专家也给出了详细解答。
 
2个小时的义诊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病,正视帕金森病,也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患携手,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重获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形式向老百姓提前科普,帮助大家第一时间发现治疗帕金森。”神经内科主任张琳介绍道。
 
此外,为增加帕金森病患者活动的灵巧,延缓他们病情进展,神经内科三护士还专门自导自演拍摄帕金森操,定时与病房患者一起跳帕金森操锻炼身体,在病房也定期开展“识帕不怕,合力抗帕”的帕金森病健康宣教讲座。
 
 
01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异常。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2%的人患有帕金森病。中国目前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已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人数的一半。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比重不断升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870万。对抗帕金森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02帕金森病如何治疗?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
 
03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震颤,动作时减轻,入睡后消失。
 
肌强直:屈肌和伸肌张力均增高。“折刀样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面肌强直使表情呆板——面具脸;小写征;语速变慢,语音低调。
 
姿势步态障碍:行走时全身僵住,不能动——冻结现象;越走越快不能止步,慌张步态。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早期睡眠障碍和嗅觉减退,中晚期肢体麻木疼痛及不安腿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多汗、流涎、脂溢性皮炎、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精神和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幻视、认知障碍、痴呆。
 
MDT团队介绍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线科、心理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共同组建,实现了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团队在充分考虑患者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兼顾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改善来制定临床治疗策略,以追求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活动处于较好的状态,以保证患者具有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和社会活动能力为治疗目标。MDT可以更加优质地服务患者,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专家简介
 
张 琳,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神经内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数学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台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台州市“500精英计划”C类(创新项目)人才,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老年性痴呆与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专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杂志审稿专家。擅长脑血管病、记忆障碍与痴呆、帕金森病、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